本書在吸取、借鑒、參考前幾部山西歷史專著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和科研的特點,以及讀者的認知水平,主要突出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突出山西歷史發(fā)展個性特征比較鮮明的階段。山西歷史的發(fā)展有其獨特的兩極性,即古代的輝煌和近現(xiàn)代的落伍。本書以山西輝煌的古代歷史為核心(按照傳統(tǒng)的歷史分期,中國古代歷史下限斷為19世紀40年代,晚清即屬近代),力求全面地梳理和反映山西歷史文化的面貌,從總體上揭示其演進的歷史軌跡和特征,而且也對其不同層面諸如文明演進、社會變遷、民族融合、思想文化、經濟發(fā)展、文物遺存、人物貢獻等方面進行研究,從不同領域或側面反映山西歷史文化階段性、不同層面的特征。第二,凸現(xiàn)晉文化的特色。先進性、開放性、融合性是晉文化最本質的特征,這些特征不僅使得山西在中國古代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影響、推動了其他區(qū)域文化的變革和發(fā)展。凸現(xiàn)、研究和繼承晉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我們從中受到多種澤惠和啟示。第三,史論相結合的研究特色。山西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有些內容在中國通史中已經有所反映,面對有一定歷史基礎知識和初步研究能力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要加大學術含量,對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要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比如:晉國的無公族制度、山西在中國古代政治牛活中的地位、古槐移民、晉商等,理論的探討與分析,以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引導和培養(yǎng)他們的研究能力。第四,融文獻、考古等資料于一體。有關記錄山西歷史的文獻豐富多彩,文獻是辨析、考證、研究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文獻中誤記、訛傳、錯抄的成分亦不少,加上幾百年來朝代更替,兵革互興,一些重要史乘遭到毀壞散佚,造成資料缺乏和失實,因此還需要其他材料予以參?考證??脊艑W上的新發(fā)現(xiàn),如丁村遺址、陶寺遺址、天馬一曲村遺址、晉國遺址等的發(fā)掘,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新的實物佐證,使我們對一些歷史問題重新進行審視和分析。此外,還有許多存留在社會上的文化遺物,包括占建筑、繪畫雕塑、碑銘題記、傳抄或傳說的資料,這些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存,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也是我們考察、搜集、整理、研究的主要內容。撰寫《山西歷史與文化》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加強和深入地域文化學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凸顯山西高校教育利用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建設具有區(qū)域性、地方性的特色學科;不僅要激勵山西籍的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獻身家鄉(xiāng)的激情,而且也使外省籍的學生了解山西、認識山西,使他們也為山西的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