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古典名著當中,歷史著作無疑是最璀璨的明珠。在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中,重視歷史,重視史書的編著是一個重要的特征。民間自發(fā)的治史活動層出不窮,留下一些官史無法寫、不敢寫、寫不到的史實和精辟篇章,這一點自不必言,歷代統(tǒng)治者對史書的修撰更是異常重視,每一朝代的興替,君臨天下者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撰前朝史書,以為本朝鏡鑒。自有歷史記載起,歷朝歷代都設有專職史官,雖則名稱不同,其記帝、后之一言一行,載天災人異的職責是一致的。因此,自司馬遷修《史記》始,官修歷史的延續(xù)性再也沒有中斷過,這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絕無僅有的。 正是這種重視和延續(xù)性,給我們留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息、發(fā)展的清晰脈絡,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著古人心血和智慧的歷史典籍,其中就是《資治通鑒》最優(yōu)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史籍之一。 《資治通鑒》雖然未被列入“二十四史”,但這絲毫不會抹殺它在中國史籍中的地位,更因為它對政治經驗、教訓的獨特的總結以及借鑒指導意義而為后世的史家、政治家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