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系史學概論
第一章 近代外交實踐
導 論
選 文
1648年的閔斯特和奧斯納布魯克:漸進的和平(卡列維·霍爾斯蒂)
贏得戰(zhàn)爭(1660—1763)(保羅·肯尼迪)
歐洲的外交關系(1763—1790)(M.S.安德森)
大陸體系(1807—1809)(喬治.勒費弗爾)
維也納會議和維也納體系的補充(王繩祖)
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起因與巴黎和約(E.B.塔爾列)
東方大危機,1875一1878年(A.J.P.泰勒)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研究實踐
第二章 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導 論
選 文
大戰(zhàn)的基本原因(?.布.費)
歐洲和集體安全體系的鼎盛時期(1925--1929)(讓一巴蒂斯特.
迪羅塞爾)
30年代英國的重整軍備與綏靖外交(齊世榮)
1937—1941年的美德矛盾(王明中)
納粹德國為何對美國宣戰(zhàn)(蔣相澤)
1943年的戰(zhàn)后規(guī)劃和準備工作(威廉·哈代·麥克尼爾)
美國歷史上最漫長的戰(zhàn)爭(孔華潤)
尼克松、基辛格與緩和戰(zhàn)略(約翰·加迪斯)
民族解放戰(zhàn)爭(人江昭)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研究實踐
第三章 中國與世界
導 論
選 文
17世紀東方外交與西方殖民主義(張之毅)
英國第一次使團來華的目的和要求(朱杰勤)
1866—l875年的對外關系(徐中約)
1911年后日本陸軍的對華政策——是分歧還是分工?(坂野潤治)
巴黎和會:歐美列強袒日壓華(丁名楠等)
開展21世紀中美關系的目的和手段(蘭普頓)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研究實踐
第四章 歷史與理論
導 論
選 文
米洛斯人的辯論(修昔底德)
略論均勢原則在近代歐洲史上的作用(王繩?)
現實政治自食其果(亨利?;粮?
大國戰(zhàn)爭的原因(約翰·米爾斯海默)
中東的沖突(小約瑟夫·奈)
作為國際體系的冷戰(zhàn)(戈登·A·克雷格 亞歷山大·喬治)
延伸閱讀
問題與思考
研究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