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特洛夫斯基編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超越國界的偉大文學作品”,在蘇聯(lián)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視為青年人的生活教科書;這是一部激勵了無數(shù)人的佳作,問世以來幾十年長盛不衰。小說成功塑造了青年布爾什維克保爾·柯察金的英雄形象,通過主人公的生活道路,揭示了蘇維埃國家的新一代,在激烈的革命風暴中,鍛煉成為具有鋼鐵般的堅強意志和崇高品德的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過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通過對保爾·柯察金成長歷程的描述,從中折射出特定時代的戰(zhàn)斗烽火、建設場景、社會生活風貌,具有獨特的認識作用與教育價值。 保爾出生于一個貧苦的鐵路工人家庭,從小天真頑皮,富有強烈的抗爭意識。在地下賞員朱赫來的幫助下,保爾逐漸走上了革命道路。分奮不顧身地從匪兵手下救出朱赫來,自己卻因此被捕,受到嚴刑拷打,但未吐露只言言片語。他上前線后奮勇作戰(zhàn),數(shù)次立功,數(shù)次受傷,最后不得不因右眼失明離開前線。在地方上,保爾繼續(xù)奮戰(zhàn)在建設第一線,不顧傷病,夜以繼日地努力工作。在天寒地凍的筑路工地上,保爾與共青團員們一起與寒冷、饑餓、關病和匪幫的偷襲作斗爭。即使雙腳凍壞,發(fā)高燒仍然不下火線,直到昏倒在工地上,因身患傷寒差一點不冶身亡。在遭受雙目失明、癱瘓在床的沉重打擊之后,保爾考慮的不是自己生命的長短,而是如何盡快重返戰(zhàn)斗崗位。他終于找到了以笑代刀的戰(zhàn)斗途徑,實現(xiàn)了日夜盼的重新歸隊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