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深入到每個人的心中,尤其是漂泊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炎黃子孫,都對“家”、對“根”有一種深深的渴望,正因為如此,中華姓氏文化頗受華夏兒女的青睞。自古以來,“家”,就是華夏兒女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是維系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紐帶,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必要條件之一,涉及千家萬戶。中華民族的姓,起源于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而氏是姓的衍生,起源于父系氏族時期,是古代貴族系統(tǒng)的稱號。如今的“姓”包含了“姓”與“氏”兩方面的內容。對于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而言,我們今人能夠看到,并觸手可及的,除了那些猿人化石、甲骨文字、典籍文獻之外,還有一個至今仍然繁衍不息,延續(xù)人類的活化石,那就是人人皆知的中華姓氏。據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統(tǒng)計,中華姓氏多達11969個,其中單姓5327個,復姓4329個,三字以上的姓氏2313個。目前仍通用的姓氏約3050個。這些姓氏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個個都有一番意味深長的來歷,蘊含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正因為如此,中華姓氏才成為一種超越時空、貫穿古今的文化現象,才能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中華民族的姓氏,不僅是對祖國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fā)揚,而且還可以為諸多海內外華人提供尋根問祖的依據。從姓氏上我們可以看到祖先經歷的苦難與輝煌。在姓氏文化里,我們既可以感受到古往今來祖先在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成就,又可以了解到祖先的生存狀態(tài)、立身處世、價值觀念等狀況。通過中華姓氏,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他人,了解社會。姓氏及其蘊含的文化常識,是一把打開入際王國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