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边@是《系辭》中對“文化”一詞所下的定義。 正如哲學家卡西爾提出的關于人的定義:人與其說是“理性的動物”,不如說是“符號的動物”,亦即能利用符號去創(chuàng)造文化的動物。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動物只能對“信號”作出條件反射,而只有人才能夠把這些“信號”改造成為有意義的“符號”。人與動物雖然生活在同一個物理世界之中,但人的生活世界卻是完全不同于動物的自然世界。造成這種區(qū)別的原因在于:人能發(fā)明、運用各種“符號”,所以能創(chuàng)造出他自己的“理想世界”;而動物始終只能對物理世界給予它的各種“信號”作出反射,無法擺脫“現實世界”的桎桔。對人的研究必然只能是對人類文的研究。文化無非是人的外化、對象化,無非是符號活動的現實化和具體化。 而作為我們民族智慧結晶的《周易》,最好地表達了這點。它通過“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遠觀諸物、近取諸身”的手段,將無數能量信息轉化成“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的易學符號,并以這些易學符號為介體,引發(fā)出“生生之謂易”的文化長河。 易學的術數之學,就是人們通過各種外顯的符號與內隱的五行信息進行關聯。以便找出能夠確切再現人類生產生活的動態(tài)公式,并依據這些公式,推斷未來活動狀態(tài)的休咎。 周易的術數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眾多術數,交相輝映,構成浩瀚的中國預測學文化,照亮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 通曉周易術數,可以趨吉避兇、增祥納吉、掌控人生。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實踐佐證,證明了術數學科的神奇實用性和科學性。 而眾多易學愛好者,在汗牛充棟的易學書籍中尋覓汲取,卻不得其門而人;窮經皓首,只落得蹉跎無成。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周易術數傳承中的“敝帚自珍”心態(tài)。俗語云“假傳萬卷書、真?zhèn)饕痪湓挕?,有些洋洋灑灑的書籍,翻看后卻一無所獲,還充滿著誤導及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