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目錄
正文
導言
第一節(jié) 失落后士階層的精神歸向與審美建構
第二節(jié) “大劫”中諸神的再造與播揚
第三節(jié) 多種文化融匯合流后形成的實用美術風格
第四節(jié) 一個連續(xù)的波浪,一個永恒的生長
第一章 繪畫
第一節(jié) 元代畫風的早期啟導
一 悲憤哀怨的遺民繪畫
二 趙孟頫和南方畫家
三 高克恭和北方畫家
第二節(jié) 士階層精心建構的世外桃源——山水畫
一 主題轉換與流派衍變
二 黃公望
三 吳鎮(zhèn)
四 倪瓚
五 王蒙
六 群芳媲艷的山水畫壇
第三節(jié) 文人寫意精神的滲透與外延——花?畫
一 院體花鳥的延續(xù)
二 文人花竹的興起
三 墨筆花鳥的確立
第四節(jié) 追神寫真創(chuàng)作用心的指向——人物畫
一 古風畫家
二 禪風畫家
三 肖像畫家
第二章 璧畫
第一節(jié) 道教宮觀壁畫
一 永樂宮的歷史沿革和壁畫繪制
二 永樂宮無極門侍衛(wèi)神祗
三 三 清殿諸神朝元
四 純陽殿呂祖功德和社會諸相
五 重陽殿全真道跡
第二節(jié) 風俗神廟壁畫
一 風俗神廟的緣起與指歸
二 洪洞水神廟的奉神與娛神
三 水神的澤惠與民眾的熱望
四 曲陽北岳廟的大帝風采
第三節(jié) 佛教壁畫
一 稷山興化寺壁畫
二 敦煌莫高窟元代壁畫
三 其他佛教寺廟壁畫
第四節(jié) 藏傳佛教壁畫
一 薩迦寺壁畫
二 ?魯寺壁畫
三 江孜宗山扎倉壁畫
四 敦煌465窟壁畫
第五節(jié) 墓葬壁畫
一 內蒙古赤峰元寶山元墓
二 遼寧凌源縣富家屯一號元墓
三 內蒙古赤峰三眼井元墓
四 長治捉馬村元墓
五 大同馮道真墓
六 運城西里莊元墓
另節(jié) 版畫
一 文學書籍的木刻插圖
二 實用書籍的木刻插圖
三 佛教雕印版畫
第三章 雕塑
第一節(jié) 佛教雕塑
一 飛來峰石刻
二 夾纻造像
三 泥塑造像
四 其他佛教造像
第二節(jié) 道教雕塑
一 龍山石窟
二 晉城玉皇廟二十八宿造像
三 其他道教造像
第三節(jié) 泉州宗教雕刻
一 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雕刻
二 摩尼教雕刻
三 印度教雕刻
第四節(jié) 墓葬雕刻
一 陵墓雕刻
二 墓葬磚雕
三 陶俑明器
第五節(jié) 著名雕塑家阿尼哥與劉元
一 阿尼哥
二 劉元
第四章 建筑
第一節(jié) 蒙古初期的城市與建筑
一 哈剌和林城
二 “斡耳朵”與蒙古幕帳
三 萬安宮
四 上都城
第二節(jié) 元大都城的總體規(guī)劃及藝術特征
一 大都城的規(guī)劃
二 大都城的建筑藝術
第三節(jié) 元代宮苑建筑
一 大都宮殿的基本布局
二 宮苑結合的建筑藝術整體
三 大都宮殿建筑的個體造型
第四節(jié) 元代宗教建筑
一 中原地區(qū)佛教建筑
二 道教建筑的范例——永樂宮
三 祠祀建筑
四 藏傳佛教建筑
五 伊斯蘭教建筑
第五章 書法
第一節(jié) 元代?期的書法藝術
一 趙孟煩的書學主張與藝術成就
二 鮮于樞與鄧文原
三 元初其他著名書法家
第二節(jié) 中后期的書壇局勢
一 活躍于奎章閣中的書法家
二 與時尚相頡頏的書法家
三 元代中后期的其他書法家
第三節(jié) 少數民族?法家
一 前期的少數民族書法家
二 康里崾崾的杰出貢獻
三 其他少數民族書法家
第六章 工藝
第一節(jié) 陶瓷工藝
一 景德鎮(zhèn)窯的著名品種
二 其他民謠的著名品種
第二節(jié) 織秀工藝
一 絲綢
二 棉布
三 氈罽
第三節(jié) 漆器、金屬、玉器工藝
一 漆器工藝
二 金屬工藝
三 玉器工藝
第四節(jié) 時代風格及對域外的影響
一 時代風格
二 對域外的影響
第七章 美術史論著述
第一節(jié) 繪畫論著
一 詩文題跋中的理論見解
二 黃公望《寫山水訣》
三 饒自然《繪宗十二忌》
四 王繹《寫像秘訣》
五 李衍《竹譜》
六 吳太素《松齋梅譜》與王冕《梅譜》
七 湯重《畫鑒》及《畫論》
第二節(jié) 書法篆刻論著
一 鄭構《衍極》
二 陳繹曾《翰林要訣》
三 吾丘衍《學古編》
四 郝經的書法理論
第三節(jié) 美術史著述
一 莊肅《畫繼補遺》與夏文彥《圖繪寶鑒》
二 陶宗儀《書史會要》
三 《元代畫塑記》
四 王惲《書畫目錄》
五 《云煙過眼錄》《志雅堂雜抄》《思陵書畫記》《云煙過眼續(xù)錄》
六 《趙蘭坡所藏書畫目錄》《悅生所藏書畫別錄》《魯國大長今公主圖畫記》
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