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杭氏易學七種(全二冊)
02虛無與自然:道家哲學的精…
03周易全集
04莊子箋證
05慧琳《一切經音義》文字整…
06章太炎研究(第二輯)
07三重松庵·三輪執(zhí)齋&…
08中華道學和諸子百家
09中國近現(xiàn)代漢傳因明研究
10中國分析哲學(2024)
張偉,張清江 著
本書由19篇論文組成,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中國哲學,有從哲學大家,如孔子、孟子…
可購
注 著,馬天祥 譯
《中說》隋唐之際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子為了紀念他,弘揚他的思想學術,仿孔子…
廖名春 著
1.本冊依據《荀子》和其他關于荀子的歷史文獻記載,從荀子的生平事跡和著作言…
方彥壽 著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
羅大倫,紫圖出品 著
每個人在最初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公婆、為人下屬、為人領導時,都如同一…
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很少,從而想要的會越來越多…
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 編,伊麗娜 注
為更好地挖掘與詮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及現(xiàn)實意義,彰顯并傳承其精神及魅…
曾繁仁
該書是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與韓國成均館大學東洋哲學系聯(lián)合主辦的&…
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 編
《現(xiàn)代儒學(第六輯):儒學的多維發(fā)展》是《現(xiàn)代儒學》叢書的第六種,主題是…
張建業(yè) 著
《李贄論》是“張建業(yè)李贄研究叢書”第二冊,是張建業(yè)先生從事李贄研究多年來…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 北京大學美學…
張世英先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是哲學界泰斗式人物。在70余年的學術生…
錢穆 著
本書是錢穆先生闡述孔子學說、教讀《論語》方法的重磅論述,是一部洞徹儒家文…
可讀可購
張宏敏 著,寧波市王陽明文化研究促進會 編…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者,他的思想不僅在…
王晚霞 著,王晚霞 編
堪稱理學開山的周敦頤,開創(chuàng)了宋學學派濂洛關閩之濂溪學,在宋代以後的東亞思…
蒙文通 著
《治學雜語·理學札記》是蒙文通先生的著作,由“治學雜語”“治學…
[明] 馮從吾 編
《新訂關學編(紀念張載誕辰一千周年)》在以往《關學編》文獻重要版本為基礎…
阿蘭 著
本書共有93篇隨筆。阿蘭引經據典或用生活周遭的實例,從不同角度詮釋了人人渴…
方光華,曹振明 著
張載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關學的創(chuàng)始人,關學的重要奠基者。他以儒家…
郭齊勇 著
《中國哲學的特色》論及傳統(tǒng)形上學的基本特征、從場有論的視域看中國哲學的特…
熊十力 著
《尊聞錄》是熊十力一九二四年秋至一九二八年秋間的論學語錄和書札,最后一通…
黎紅雷 著
本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現(xiàn)代管理科學為參照,對原始儒學典籍中的管理…
馬一浮 著
這是一部談話記錄,由“六藝篇”“詩學篇”“文藝篇”及“教學篇”等構成,是…
劉咸炘 著
近代四川學界人才輩出,從廖平肇始,許多人對中國思想史都有很大影響。其中一…
羅榕華,羅輝 編
本書是福建省社科聯(lián)“福建歷史文化名人叢書(第三輯)”中的一本,是宋代理學…
張軒 著
今天應當如何對待先秦元典思想及其精神?如何汲取,怎么揚棄,能否創(chuàng)新?面對…
陳明,朱漢民 編
本輯儒學研究既論及儒家道統(tǒng)、文廟祭祀、朱子禮學、中體西用和公羊三世說等基…
張剛,宋麗 著
德性思想是儒家哲學的核心,通過對其根源、內涵不斷探索形成了儒學不同階段的…
朱喆 著
本書選擇了道家哲學中最關鍵的思想范疇:天人、道言、有無、生死、群己等分別…
傅秋濤 著
本書超越廣泛流行的西方現(xiàn)代話語的哲學定義,從中國傳統(tǒng)自身的立場運用神話學…
唐文明 著
本書探討了原始儒家的倫理精神與現(xiàn)代性的關系問題。在對原始儒家的特點的領會…
羅克汀 著,陳立勝 編
本選集由上下兩編構成。上編收錄《新哲學教程》,為羅克汀與歷史學家侯外廬合…
儲昭華
本書以莊子關于人、人之“生”的形與心兩個維度及其矛盾關系的洞察為切入點,…
郭彧 著
本書是作者針對《周易》的初學者而編寫的入門讀物,以100個問題的形式將周易…
馬兆坡馬艷 著
良知一詞最早是由孟子提出的,《孟子·盡心上》提道:“人之所不學…
上海市哲學學會 編
本書系上海市哲學學會承擔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所下達的研究課題的最終成果…
徐振貴 著
此書從戲曲的產生開始論述戲曲與儒學之緣,以宏觀視角論述元明清三代戲曲與儒…
卓澤淵 著 著
本書上中下三編,共72目,分別而遞進地探討“我”“我們”與“世界”三大主題…
詹石窗 著
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以“經學”為核心。古有《詩》《書》《禮…
王中江 編
《老子學集刊》由老子學研究會主辦,面向海內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對源遠流長…
劉學智 著
《關學思想史(增訂本 紀念張載誕辰一千周年)》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征: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