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識飛機
故鄉(xiāng)與家世
父親
童年
初識飛機
第二章 輾轉求學
志愿寫滿航空
水木清華
抗美援朝
巧遇良緣
第三章 理想起航
邁出第一步——設計殲教l
支援南昌——試制初教6
艱難積累——研制強5、東風107
漸入佳境——參與摸透米格-2l
我和導師徐舜壽
來到603所
第四章 運7仿制
研究制定總體方案
主持疲勞試驗
第五章 十年動亂
蒙受不白之冤
我會脫離苦海
第六章 我與“飛豹”
究竟要什么樣的飛機
“飛豹”娶了“洋媳婦”
與MBB談判
規(guī)范轉軌
方案調整影響深遠
“量力而行”要“有所作為”
重現轉機
第七章 十年鑄劍
減重到“克”
計算機輔助飛機設計
沒有原準機也要設計好飛機
二十年不落后
全機最優(yōu)、全周期最好
第八章 自成體系的組織架構
傳為美談的“三駕馬車”
各司其職的總師系統(tǒng)
全面推行質量管理
第九章 一切通過試驗
風洞試驗
進一發(fā)匹配方案與試驗
轟5導彈試驗機
67%強度試驗
彈射救生試驗
第十章 一飛沖天
礪劍驚心
跨聲速振動
試飛一等事故
可靠性補課與疲勞定壽
第十一章 橫空出世
第一次接受檢閱
亮相珠海航展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實彈演習百發(fā)百中
補記
第十二章 院士十年
為大飛機立項奔走呼號
從總師到教授
溫馨晚年
附錄一 共同走過的崢嶸歲月
附錄二 印象陳一堅
附錄三 陳一堅重要文稿
附錄四 陳一堅生平大事年表
編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