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典收錄了中國古籍中的通用漢字17,000余個,其中包括了古漢語中的所有常用字和部分難字和異體字,其主要功能和特色體現如下: 第一,闡釋字源。漢字是以象形為基礎的表意文字,在數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它的音、形、義等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 因此,了解漢字的源流和演變,對于學習和研究古代漢語是至關重要的。有鑒于此,本字典特別重視對字源的闡釋, 專門在字頭下設立了“字源”項,不僅闡明了字的構造, 而且揭示了字的演變過程。此外,還在字頭下依次列出了該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隸書等形體,并標明了每種形體的來源。如:“毛公鼎”、 “說文”、“曹全碑”等。這樣,讀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字形的演變關系和演變過程。第二, 系統(tǒng)釋義。相對于普通漢語辭書來說,古漢語辭書應更加注重用歷史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漢字的演變和字義的變遷; 同時,還從語言學的觀點出發(fā),把字義看做一個系統(tǒng),理清字義的引申脈絡。本字典在對字的釋義上,特別遵循了這一原則。首先,對字的本義給予明確的說明,再按照先列本義,后列引申義、再后列比喻義或假借義的順序釋義。這樣的編排既體現了釋義的系統(tǒng)性,又可使讀者獲得更加完整的信息,從而更加全面、透徹地理解該字。 第三,標注詞性。在每個義項前標注詞性是本字典的另一個突出特點。這樣既避免了兼類詞在標注詞性時可能出現的詞性混淆的問題,同時也可以使釋義的層次更加清晰,為讀者更好地理解字的含義和用法提供幫助。 第四,提供書證。本字典所引用的書證多為始見書證,且以先秦兩漢的經典和唐宋名篇為主。這不僅足資信賴,而且更提升了本字典的權威性。為便于讀者的閱讀和理解,對引文申的生僻字、詞,酌加注音和釋義。 第五,圖文輝映。本字典隨文選配了2000余幅頗具欣賞價值并對字詞起詮釋作用的精關圖片。這不僅可使讀者藉此加深對字詞的理解,而且也使本字典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