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全新視野下的世界藝術史,由杰出的英國畫家史蒂芬?法辛(StephenFarthing)領銜主編。與其他之前的藝術史類圖書最大的不同在于,本書著眼于培養(yǎng)讀者的藝術鑒賞能力。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藝術史學者、藝術評論家、博物館學者、作家等數(shù)十位強大的專家團隊,經過數(shù)年努力推出的這部全新藝術史旨在培養(yǎng)讀者敏銳的、入木三分的洞察力,改變觀眾在游覽美術館時被動消極的欣賞習慣。讀者只需在家靜靜翻閱此書,在通俗易懂的文字間,就能發(fā)現(xiàn)一個可信賴的藝術鑒賞向導。書中雖涉及漫長的歷史時段和數(shù)量驚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流派,但始終遵循一個重要的根本原則,那就是聚焦于個體影像作品的深入分析。全書的核心是對收錄的大師杰作的豐富內涵加以闡述。全書超過1000幅精美插圖,銅版紙全彩印刷,力求還原藝術作品之美。通過欣賞藝術家眼中的世界影像,讀者將大有收獲。人類社會從不缺少藝術。一如講故事和歌唱,描繪、裝飾也是人之天性,就像鳥兒筑巢般自然。在不同的社會和文化情境影響下,在不同的時代與地域,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大相徑庭。這些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什么?如今我們又該怎樣去解讀?為什么在某些歷史年代,藝術得以繁榮,而在其他的時段則沒有?某些藝術作品又為何如此重要? 本書開篇深刻的歷史綜述將藝術置于社會與文化演變的時代情境中來觀照。從國家政權社會形成之前及至現(xiàn)在,這種社會與文化的變遷一直在全球各地延續(xù)。按照年代順序,它逐一回溯了各個時期、各種流派的藝術演進。書中配以豐富的插圖,遴選的代表作品濃縮了每個時代或藝術流變的顯著特征,極具深度的評述觸及了幾乎所有藝術品類,從繪畫、雕塑到觀念藝術和行為藝術。它對史上重要藝術家的理念與作品都給以深入闡述與評價,揭示出藝術家們如何彼此影響以及其作品所蘊涵的意義。關于時代文化和各位藝術家的詳盡大事記,讓本書的歷史情境視野更加清晰。從用色、視覺隱喻到技法創(chuàng)新和傳統(tǒng)的延續(xù),本書對入選杰作從多重層面進行詳盡分析與闡釋,讓讀者對這些傳世作的完整意義有深刻的了解。讀者將驚嘆于印度莫臥兒王朝細密畫的精妙復雜,將為19世紀日本浮世繪的價值所震撼,將懂得修拉那幅非凡的杰作《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基于色彩理論背后的科學依據,將明白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在當年為何會引起轟動。自最古老的史前時期雕塑和洞穴畫開始,人類便求諸藝術以記錄自己的創(chuàng)作沖動。今天,我們繪畫、印刷和雕塑的欲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這種內心的愿望在繼續(xù)揭示我們是誰、我們如何生活。如果你愛好并希望更好地理解藝術,翻閱此書將是你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