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論資本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改革

資本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改革

資本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改革

定 價:¥30.00

作 者: 郎咸平,楊瑞輝 著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政治理論

ISBN: 9787506044172 出版時間: 2012-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6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資本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改革》寫作的目的是想重塑一個馬克思,也就是用唯物辯證法分析《資本論》所談到的歐洲的歷史,重新塑造馬克思的思想,以解答為什么資本主義能持續(xù)領導世界。經(jīng)過對歐洲一千年歷史的分析,筆者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現(xiàn)存所有社會的歷史都是通過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來遏制腐敗的階級斗爭史。”同時,筆者透過對馬克思和亞當·斯密的理論比較,還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兩個偉大思想家的思想有著驚人的類似。馬克思是透過“民主和法治”打擊權力的腐敗,而斯密是透過“看不見的手”打擊權力的腐敗,而這兩位大思想家打擊權力腐敗的終極目標就是追求一個理想的社會,馬克思稱之為“和諧的社會”,而斯密稱之為“社會整體利益”。

作者簡介

  郎咸平,現(xiàn)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美國沃頓商學院博士。曾任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楊瑞輝,香港中文大學財務部講座教授。亞太工商研究所常務所長,經(jīng)濟學國際核心期刊《美國經(jīng)濟評論》編輯委員會資深成員。曾任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金融學和經(jīng)濟學講座教授,墨西哥、新西蘭、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政府顧問。

圖書目錄

前言一 只有徹底切割非“左”即右的僵化思維,中國才有希望 郎咸平
前言二 馬克思主義蘊涵了20世紀很多主流經(jīng)濟學理論 楊瑞輝

一、亞當·斯密的社會主義情懷
(一)導言:不要忽視亞當·斯密的思想基礎——反腐敗
(二)亞當·斯密的社會主義情懷
(三)新古典經(jīng)濟學是如何扭曲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
1.新古典主義經(jīng)濟學的革命
2.新馬克思主義的短暫光輝
(四)中國的亞當·斯密:司馬遷
1.司馬遷首先提出“看不見的手”
2.中國點亮西方現(xiàn)代文明之火
3.司馬遷與老子
4.司馬遷直接影響了亞當·斯密嗎
(五)結論:批判官商勾結是《國富論》的核心論點

二、馬克思:共產(chǎn)主義與和諧主義
(一)前言:是胡適誤把“communism”翻譯成“共產(chǎn)主義”?
(二)馬克思的智慧背景:德國哲學
(三)青年馬克思心中的和諧社會
1.《黑格爾國家學說批判》:抽象的規(guī)則破壞了社會和諧
2.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抽象的財產(chǎn)和貨幣使人們之間變得冷漠
3.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
4.馬克思悲天憫人的宗教情懷——《論猶太人問題》
5.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導論
(四)馬克思的早期著作與具有深遠影響的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

三、歐洲的歷史就是一部透過民主與法治反腐敗的階級斗爭史
(二)封建社會的崛起
1.法蘭克人侵略歐洲建立了一人統(tǒng)治的封建社會
2.海盜的掠奪成為貴族瓜分國王權力的第一個因素
3.馬鐙成為貴族瓜分國王權力的第二個因素
4.《大憲章》將契約帶入了金字塔政治系統(tǒng)
5.利用馬克思的唯物辯證史觀解釋民主和法治的產(chǎn)生
6.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場戰(zhàn)爭——玫瑰戰(zhàn)爭,孕育了腐敗的亨利八世
7.腐敗的亨利八世和貴族透過掠奪教會剝削農民——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十四章所關注的第一個主題
8.火藥的引入使得資產(chǎn)階級萌芽了
9.用馬克思的唯物辯證論解釋這段歷史
(三)資產(chǎn)階級的崛起
1.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靠著海上貿易而崛起
2.國王和貴族聯(lián)合剝削資產(chǎn)階級和老百姓
3.英國資產(chǎn)階級和國王貴族的內戰(zhàn)
4.貴族利用腐敗的議會剝削
5.圈地運動——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十四章所關注的第二個主題
6.資產(chǎn)階級的革命——《改革法案》
7.用馬克思的唯物辯證論解釋這段歷史
(四)無產(chǎn)階級的興起
1.資產(chǎn)階級剝削勞動者——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十四章所關注的第三個主題
2.用馬克思的唯物辯證論解釋這段歷史
3.無產(chǎn)階級革命沒有發(fā)生
4.用馬克思的唯物辯證論解釋這段歷史
5.民主制度的作用是反腐敗

四、《資本論》:透過現(xiàn)代數(shù)學的演繹分析
(一)《資本論》第一卷
(二)《資本論》第二卷
(三)《資本論》第三卷

附錄I:新古代學派的收入分配理論
1.龐巴維克的“迂回生產(chǎn)理論”
2.“迂回生產(chǎn)理論”的漏洞
3.克拉克的邊際生產(chǎn)率理論
附錄II:森島通夫對資本積累過程不穩(wěn)定性的證明
附錄III:“價值”轉化為“價格”的數(shù)學推導
1.商品的“價值”
2.商品的“價格”
3.“價值”向“價格”的轉化
4.資本利潤率的下降趨勢
五、資本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改革
(一)現(xiàn)代資本主義精神之一:一部分人財富增加,其他人財富不能減少
(二)現(xiàn)代資本主義精神之二:透過嚴刑峻法、阻斷官商勾結和內部交易,保證社會公平
(三)現(xiàn)代資本主義精神之三:藏富于民
(四)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但其他人不能更貧窮
(五)改革:不能圖利少數(shù)人,而成本由全社會來承擔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