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佛學管窺

佛學管窺

佛學管窺

定 價:¥48.00

作 者: 戈國龍 著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佛教

ISBN: 9787511711649 出版時間: 2012-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佛學管窺》是作者有關(guān)佛學文章的結(jié)集。作者雖以道教內(nèi)丹學的研究著稱,但其實于佛學亦用力甚勤,在碩士階段師從著名學者樓宇烈教授研究佛學,尤其對天臺佛學和禪學有獨到的研究與體悟。作者在研佛悟道的過程中,以廣闊的胸襟,虛心學習人類社會中各家各派的修煉思想和理論,虛心向各種有一己之長的大師們學習,不懷任何先入為主的偏見。同時又有最自信最堅定的立場,一切以自己的眼光而作最后的判斷,敢于超越一切已有的理論和已有的大師們,站在高處,看到遠方。佛道儒醫(yī),乃至現(xiàn)代悟道大師們的經(jīng)驗成果,都在作者的考察范圍之內(nèi)。其研究旨趣是:通過比較與實踐,確立自己的見地,成立自己的文化判攝,尋找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因而《佛學管窺》雖非一家一派的專門研究,但卻蘊含了豐富精深的佛學識見,初步顯示了作者在佛學上不同凡響的造詣。

作者簡介

  觀復齋,作者之書房也。觀者,智慧之本也;復者,本性之源也。故觀妄想本空,復本覺妙性;觀諸法如如,復性凈明體。時時起觀,時時復本,而觀無觀執(zhí),復無復相,全體皆是,不增不減。齋主戈國龍,祖籍江西臨川,南京大學理學學士(1990),北京大學哲學博士(1999),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學博士后(2001),先后師從樓宇烈、湯一介、陳來等著名學者,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宗教學系教授。于南京大學少年班就讀時,因感生命之無常、宇宙之浩渺,遂于南園草坪,靜夜沉思,致虛入渾,初悟大道。乃由理而文,考入北大,專研佛道超越之學問,兼及現(xiàn)代諸家靈修教法。既有扎實的學術(shù)功底,又有二十多年的修道經(jīng)歷與實證體驗,發(fā)愿弘揚中華修道文化,創(chuàng)立觀復齋教學的系列課程與文化體系,開發(fā)傳統(tǒng)的智慧資源為現(xiàn)代社會服務。定慧兼美,學修并重,內(nèi)修外弘,全體解脫。

圖書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對中國哲學的興趣
 修身之學——中國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讀《論語別裁》
 文化與人生
 形上形下
 理學旨歸
 無極化思維場
 論哲學——我的哲學觀
 哲學論——我的哲學大綱
 思想散論
  哲學家與哲學
第二章 走進佛學的殿堂
 《心經(jīng)》的哲學意義
 《金剛經(jīng)》中的“有無”問題
 清凈的蓮花
 《中論》思想略析
 佛法·哲學·宗教
第三章 《摩訶止觀》之“圓頓”義
 1、引論
?、?、《摩訶止觀》論圓頓止觀
 Ⅲ、圓頓止觀的哲學意義
?、?、附論
第四章 從《摩訶止觀》看“煩惱即菩提”在天臺圓教中的意義
 一、“煩惱即菩提”與“圓頓止觀”
 二、“煩惱即菩提”與“四諦”
 三、“煩惱即菩提”與“一心三觀”
 四、“煩惱即菩提\與“六即”
第五章 臨濟禪中的“有”與“無”
 一、有法與無法
 二、有心與無心
 三、有修與無修
第六章 禪思隨感錄
 與真實共處
 真性與妙用
 當下的圓滿
 禪:一種存在的體驗
 本來面目
 無門之門
 ……
第七章 在化學與學佛之間
第八章 與佛學相關(guān)的宗教學思考
第九章 從性命問題看內(nèi)丹學與禪之關(guān)系
第十章 明心見性與內(nèi)丹學的性命雙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