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傳記科學家長河孤旅:黃萬里九十年人生滄桑

長河孤旅:黃萬里九十年人生滄桑

長河孤旅:黃萬里九十年人生滄桑

定 價:¥38.00

作 者: 趙誠 著
出版社: 陜西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科學家

ISBN: 9787224100402 出版時間: 2012-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黃萬里,清華大學教授,著名水利專家,出身名門,其父黃炎培是同盟會會員,是民國時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黃萬里畢業(yè)于唐山交大橋梁工程專業(yè),有感于父親的那句“中國歷史以來,從來沒有農(nóng)民對不起統(tǒng)治者,只有統(tǒng)治者對不起農(nóng)民”,遂決意“以拯農(nóng)為己志”并赴美國改學水利,先后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愛荷華大學、伊利諾大學專攻水利,獲碩士,博士學位。黃萬里非常重視實地考察和科學辦事,回國后曾在西南、西北、東北從事水利建設。1953年后在清華大學任教。他曾多次在三門峽和三峽建立水利工程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雖均未被采納,并被長期剝奪了科學研究的權利,但他提出的很多見解現(xiàn)在證明是有價值并具有前瞻性的?!堕L河孤旅:黃萬里九十年人生滄桑》記述了黃萬里滄桑磨難而又極富個性魅力的一生,筆觸之下,是其敢說真話、堅持科學、堅守良知、骨體不媚的高貴人格。黃萬里的品德與智識、勇氣與堅持,永遠被后人稱道。

作者簡介

  趙誠,1952年生人,山西太原人,老三屆,當過炊事員、衛(wèi)生員、工人,現(xiàn)供職于山西行政學院,教授,從事世界政治教學。讀一些書,寫一點文章,關注人類文明進程,觀察中國與世界的發(fā)展。

圖書目錄

歷史大轉(zhuǎn)軌時期的名門之子
父親黃炎培:晚清舉人,蔡元培學生
同盟會上海負責人,江蘇新興教育事業(yè)的開拓者
袁世凱說他“與官不做,遇事生風”
在眾多兄弟姐妹中黃萬里是第三個男孩
從淘氣孩子到唐山交大高才生
淘氣的孩子也能成才
文才很好,但選學了工科
“以拯農(nóng)為己志”,赴美國學水利
“從來沒有農(nóng)民對不起統(tǒng)治者,只有統(tǒng)治者對不起農(nóng)民”
連讀三所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
駕車四萬五千英里,看遍美國各大水利工程
和丁玉雋結(jié)婚,“新婦凝裝,裘馬清狂”
因為是上海人,被未來老“泰山”拒于門外
黃炎培請人保媒,丁惟汾打破成見
八載烽煙,走遍四川主要河流
徒步勘測金沙江、岷江、涪江、嘉陵江
新津落水,死里逃生
第一個工程,第一個兒子
下到河里才知道卵石是多層移動的
三臺告捷,父親叫他不要自滿
長城創(chuàng)業(yè),支持“飛虎隊”抗日
甘肅治水,展露多方面才華
與黃河結(jié)緣,從甘肅下手
“生平服膺一‘義’字,故有大批人相從工作”
“水火刀兵滿世間”,“且待太平氣象還”
與岳父丁惟汾最后一次見面
廣泛的社會交往,干練的行政才能
兒子黃二陶的一段生動回憶
不問政治的人也卷入了政治
對現(xiàn)代人仍有指導意義的一份演講提綱
一次沒有成功的策反
二哥之死和黃炎培的先見之明
黃炎培希望兒子外圓內(nèi)方:做事有原則而待人處事有回旋余地
丁惟汾的營救信送到谷正綱面前時,二哥已經(jīng)被軍統(tǒng)殺害了
黃家第一批出國留學的三兄弟都英年早逝;黃炎培勸長媳回美國
內(nèi)堂兄丁基石帶黃萬里去見陳毅,陳毅動員專家參加東北建設
丁基石的命運與劉少奇、饒漱石相連
滿腔熱忱地來到東北卻無充分施展余地
接受新鮮事物,燃起新的希望
水利部要把黃萬里調(diào)到北京去
現(xiàn)實面前的無奈與困惑
傅作義稱他有能力有熱情,曾爭取讓他到水利部工作
唐山執(zhí)教,體驗溫馨中的寒意
祭恩師文
學生們的深切懷念
開始嘗到政治運動的滋味
又一個留美人才的遭際
清華園四年:暴風雨前的歡愉和平靜
與生俱來的善良、熱誠與寬容
難得的全家福和《三代大丫頭》
反對三門峽建壩,力排眾議,“光榮”孤立
蘇聯(lián)專家?guī)椭朴喌暮陚ヒ?guī)劃
“圣人出,黃河清”描繪的美好未來
近半個世紀的無情現(xiàn)實
從黃河實際出發(fā),不同意蘇聯(lián)專家的意見
斷定三門峽建壩必將形成淤積并延伸到西安
歷史見證:三門峽水利樞紐討論會
高壩派、低壩派和只有黃萬里一人的“反上派”
連不要堵死大壩底孔的意見也被拒絕采納
時間驗證了黃萬里的預言
嚴酷的現(xiàn)實驚動各方,國務院在三門峽召開現(xiàn)場會議
改建迫在眉睫,周總理提出兩個確保
兩次改建仍不能解決泥沙淤積問題
清水出庫,灘地崩塌;移民困難,有增無減
40座長江大橋的代價和515萬人受災的后果
《花叢小語》惹來滔天大禍
毛澤東看到黃萬里文章和隨之而來的《人民日報》專欄“什么話”
胡耀邦的反思和張含英的自責
昆德拉式的“玩笑”和黨治國的挺身而出
霧里看花,小語不小——重讀當年“罪證”
毛澤東不高興地對黃炎培說:“你們家里也分左中右??!”
由不同聲音到一邊倒
如此批倒批臭
“伽利略被投進監(jiān)獄,地球還是繞著太陽轉(zhuǎn)!”
同黃萬里一樣堅強的“保黃派”
胡家博被打成“黃萬里在黨內(nèi)的代言人”
李亞莉一身正氣、一腔苦水
同學們自發(fā)地站出來為黃萬里辯護
苦難的歷程
密云勞改,“赤心依舊欲飛揚”
自家耕種,“肩頭負得流金沈”
放不下黃河情,解不了黃河結(jié)
上書董必武,再論三門峽
不得不打孔放水排沙
毛澤東對黃炎培說:你兒子黃萬里的詩寫得很好,我很愛看
對黃萬里折磨最深的是連累家庭
費老大勁才讓第二個兒子補錄進大學
全家人永遠的痛:成績優(yōu)異的小女兒竟然未被錄取
更為艱難的歲月
恐怖的紅八月:身上的傷痕一道一道
十二校紅衛(wèi)兵血洗清華園
給周總理寫信
“非關傲世玩才智,總是摯情憂國淚”
下放到血吸蟲病疫區(qū)干重體力活
被斗得精神恍惚,連自己也搞不清是不是特務了
水溝、水泥地成了最舒服的地方
從死亡的陰影下走出
“牙落始驚身已老”,“長才自古能伸少”
一項非同尋常的任務
回報周總理的鼓勵和期待
一面俯首聽批,一面竭思治黃
三叩潼關,萬里奔沙
“牙落始驚身已老”,“長才自古能伸少”
六十六歲的重病之身心猶未甘
上書陳云、鄧小平進言
再次向校方提出科研計劃
歲月見忠誠,磨難識人心
讓人琢磨,讓人回味
“左”的余毒和習慣勢力還在干擾
55號文件刮起的旋風不可阻擋
二十二年后終于等來了改正決定
不在個人小事上患得患失,但記得人家的好處
高興地回到教學崗位,但傳授空間已經(jīng)不大了
“能帶博士的人還要申請嗎?”
一代良師黃萬里:王三一院士的回憶
學生與同事眼中的黃萬里
靠信函指導的一位優(yōu)秀同行
條件有限而又難能可貴的科研工作
在學術評價上也應當還黃萬里以公正
用詩人的熱情研究水利
一本令人起敬的自費印刷的大書
在三峽大壩問題上的堅持
不遺余力地申訴,百折不撓地堅持
對國家、對民族、對千秋萬代負責
反對建三峽的聲音
噴出熱血地愛人
黃萬里認為他一生所犯錯誤皆因“未遵父訓”
“為人必須噴出熱血地愛人”
只說真話,不說假話
一生最大的幸運在婚姻
患難相與共,戲作幾成真
“但愿好風光,盡隨卿飛去”
“剪影花前夢里身”,“縱然到老見情真”
“我是半個山東人,我岳父是丁惟汾”
“教兒莫忘外家德,誠愛元元傳馨香”
丁惟汾往事鉤沉
一門受難:五個右派、一個自殺
大哥:留美歸來的哲學教授死于貧病
二哥被國民黨特務活埋,侄兒黃孟復長大成才,
現(xiàn)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工商聯(lián)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小弟一家五口,死了三口
愛孩子:人性最純真的流露
最后的日子
五次手術,一次次闖了過來
臨死還問女兒:“黃委會你知道嗎?”
“情系江河早獻身,不求依附但求真”
最后一次登上講壇
最后的遺言:治江四策
后記
新版后記
黃萬里大事年表
附錄一:《關于共和國建國后水利工作的失誤的意見》(摘選)
附錄二:《花叢小語》
附錄三:《花叢小語》(續(xù))
附錄四:黃萬里詩詞選
附錄五:黃炎培及三子黃萬里家世簡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