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一、家世與求學
地理與家庭環(huán)境
在國內讀中小學
二、在蘇俄的日子
每次都當選示威領隊
我終于到達莫斯科
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年
返鄉(xiāng)不得 加入紅軍
受雇工廠擔任學徒
睡在教堂的庫房里
一九三二——一九三五年
被送到了阿爾泰
和方良結婚 生下了孝文
一九三六——一九三七年
十二年留蘇生活 噩夢難忘懷
三、建設新贛南
在溪口閉戶讀書
三十而立之年
首先做好治安工作
展開三年計劃
根據計劃實施與效果
“以血洗血”的母仇大難
東望章貢合流
四、對俄交涉 圖挽狂瀾
《雅爾塔協定》的惡因
和斯大林爭得面紅耳赤
五、東南到處有啼痕
勝利后的通貨膨脹
上海經濟管制
六、流離苦難的一年
危急存亡之秋
將金鈔運往臺灣
保衛(wèi)臺灣安全
古寧頭大捷
七、蔣主任嶄露頭角
四十不惑的漢子
主管任期制度
肅清共諜
軍隊的脫胎換骨
八、領導青年 培育干部
赤蛛嶺青干班
“中央”干部學校
政工干部學校
九、“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
三項特色
義工制度的建立
服務對象遍及各地
十、工作歷練的每一分鐘
把心交給榮民
興建中部橫貫公路
一心鞏固“國防”
有誤會 無斗爭
十一、長跑健將 “經邦治國”
出任“行政院長”
平民化風格
做大官也做大事
心系農村 關心農民
增進福祉
保障勞工
矯正政風 厲行革新
十二、五次訪美的影響
美國支持臺灣政權
平均三年訪美一次
從島外誤會到島外贊譽
十三、虎父有獅子
兩次自我超越
民主的量變到質變
老子英雄兒好漢
十四、一生低首拜陽明
力行地方建設
仰德堂
陽明堂
《貞觀政要》的啟示
十五、一位愛“人”的人
接觸民眾
關懷大眾
在群眾中
十六、從人治走向法治
留俄反俄
勉干校學生
用人的大突破
十七、文學與講演
筆鋒常帶感情
我們是為勝利而生的
觸類旁通 求新創(chuàng)作
苦兵之苦 樂兵之樂
用盡心血的講演
洞悉民情的講話
微言大義
十八、瑕不掩瑜的婚外情
友情變愛情
在桂林兩個月
胡適之的一封信
蔣經國生平大事年表
附錄:冰天雪地(留蘇日記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