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傳記社會各界人物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

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

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

定 價:¥45.00

作 者: 王汎森 著,王曉冰 譯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叢編項:
標 簽: 人文/社會學家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8035035 出版時間: 2012-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85 字數:  

內容簡介

  《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正文共有六部分:第一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紹傅斯年的成長歷程,包括在北京大學的學習,及其與新潮社、五四運動的關系,這些為他日后學術思想的發(fā)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第二章,《新歷史學派的形成》,介紹傅斯年在倫敦和柏林的學習,實證主義、自然科學、心理分析及比較語言學都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貒螅邓鼓杲⒘耸氛Z所,集中了一批中國學術的精英,如陳寅恪、趙元任、李濟等,展開學術研究工作,史語所成為傅斯年們的舞臺??;第三章,《走向中國文明多元起源論: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作者向人們展示了上個世紀史學家們對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討,傅斯年打破了中國古代歷史研究的單一體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論,代表著作是《夷夏東西說》(1935年),并重新描繪出古代歷史的畫卷。王先生檢討了傅斯年的理論的價值、影響及值得商榷之處;第四章,《反內省的道德哲學》,作者結合了當時的時代思潮,精辟地分析了知識分子群體的矛盾心態(tài),指出傅斯年在反對傳統(tǒng)的道德內省哲學時與清代考據派學者在精神上一脈相承,另一方面,他又以西方思想、方法為參照系和武器,對中國的內省的道德傳統(tǒng)進行駁斥。傅斯年集中地對“性”、“命”、“令”、“心”這幾個關鍵概念作了詳細的辨證,寫成《性命古訓辨證》(1940年);第五章《五四精神的重負》,在這一章中,作者認為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民族主義興起、專制政治下民主與獨裁辯論的高漲、以及本位文化的鼓吹,都使五四的個人主義、反傳統(tǒng)、倡導純學術等成為一種負擔,并闡述這種轉變的錯綜復雜的社會、歷史背景以及傅及其同時代人所受的影響;第六章,《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與一個五四青年的晚年》,傅斯年曾將蔣介石看作最有能力的中國領導人,但是蔣介石的獨裁使他感到失望、不滿,因此他對蔣的態(tài)度是復雜的。作者指出傅斯年晚年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已經漸漸緩解了傳統(tǒng)價值與現代價值之間的張力。此外,另有《引言:傅斯年與1895年后的知識思潮》、《結語:一個五四青年的失敗》。書前附有傅斯年年表,書后附有兩篇短文,一篇是傅斯年諷刺顧頡剛推翻中國古代史真實性的方法論的小說片段,另一篇是傅與當時的國民黨參謀長陳布雷關于蔣介石的為人的談話——這兩篇短文再次為書的標題作下注釋:歷史與政治同傅斯年的一生化不開的干戈。

作者簡介

  王汎森,臺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主要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及學術史;曾獲國立臺灣大學學士、碩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師從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

圖書目錄

中譯本序
鳴  謝
縮略語
導  論  1895年后的思潮與傅斯年.
 傅斯年在中國現代知識界的地位
第一章  傅斯年的早年
 家鄉(xiāng):瀕于崩潰邊緣的舊社會
 傅斯年的成長歷程
 北大歲月
 傅斯年和《新潮》
 作為五四游行示威主將的傅斯年
 年輕的叛逆者
 作為文化批判者的傅斯年
 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
 傳統(tǒng)學術的再評估
 創(chuàng)造一個“社會”
 “一團矛盾”
第二章  新歷史學派的形塑
 在倫敦和柏林的學習
 傅斯年與史語所
 史語所的眼界和目標
 史語所的工作
第三章  走向中國文明多元起源論:中國古史的學說
 中國古史起源多元論
 重建中國古代史
 傅斯年學說的影響
第四章  反內省的道德哲學
 反內省傳統(tǒng)的出現
 古代道德哲學的去倫理化
 終結內省的道德傳統(tǒng)
第五章  五四精神的負擔
 歷史與政治
 《東北史綱》
 文化認同的需求
 愛國主義與反傳統(tǒng)
 政治選擇
第六章  一個五四青年的晚年
 政府不端行為的批判者
 對民族往昔的兩難心理 
 平抑昆明學生運動
 懲治漢奸
 “清流”
 動蕩年代的知識分子:在臺灣和臺大一尋找道德之源 
 “歸骨于田橫之島”
結語  一個五四青年的失?。?br />附錄一  攻擊顧頡剛的小說片段
附錄二  傅斯年與陳布雷筆談記錄
參考書目
附論六篇
 傅斯年對胡適文史觀點的影響
 胡適與傅斯年
 伯希和與傅斯年
 傅斯年與陳寅恪
 介紹史語所收藏的一批書信
 什么可以成為歷史證據
 近代中國新舊史料觀點的沖突
 一個新學術觀點的形成
 從王國維的《殷周制度論》到傅斯年的《夷夏東西說》
 《傅斯年全集》總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