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以來,邊遠偏僻的貴州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曾出現過不少對貴州乃至全國作出杰出貢獻、產生深遠影響的俊杰之士、著名人物。尤其是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貴州首開科場后,人才更是聯袂而起,短短三四百年間,就涌現“六千舉人七百進士”、“三狀元兩探花”等一系列令全國矚目的文化現象,印證了六百多年前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yè)的劉伯溫“江南千條水,云貴萬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貴勝江南”的詩句,以及明代貴州籍官員田秋在向朝廷奏請貴州首開科場的奏章中“設科之后人益向學,他日云貴又安知不若兩廣之盛乎”的預言。只是因為貴州僻處西南,遠離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加上一些人的偏見和誤解,才把貴州視為尚未開化的蠻荒之地,使貴州人才狀況如著名戲劇家孔尚任在為吳中蕃《敝帚集》所作序中指出的:“有之而人不知,知之而不能采,采之而不能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