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耳蘇人研究,回憶起一樁往事:1981年夏天在涼山停留期間,很想讓女兒宋萱到涼山一趟,做點民族調查,吃點苦,學點知識,幸而劉堯漢小女劉宇也想來,二人又相處甚密,但要到暑假才能來,我們只好等待。其間有到甘洛縣調查耳蘇人的機會,我們決定去看看,做了兩天采訪。7月17日,五點起床,趕往西昌火車站,乘火車北上,經冕寧、越西、普雄而抵達甘洛縣,此地為古代涼山政治中心,今天也是大縣。到甘洛縣城已經近下午二點,我們住在甘洛縣委招待所,由于時間短,下不了鄉(xiāng),只能同耳蘇人楊光才談談情況,他是中層干部,又知曉耳蘇文化,對我們來訪十分熱情,答應給我們介紹耳蘇人歷史和文化。他談得很多,主要有幾個方面:他說,耳蘇人是從白石中出來的人,白石在東方大海中,遠古耳蘇人用石刀,以白石刀殺白羊,用黑石刀殺黑羊?,F(xiàn)在在每家耳蘇人的神龕上,都供一塊白石。耳蘇人稱東方為“沙尼馬吾都”,為白石之意,即日出方向。聽說耳蘇人原住峨眉山下的平壩上,以耕織為業(yè),后來漢族皇帝來了,打幾仗,耳蘇人支持不住,往南退卻。后來規(guī)定,耳蘇人只能南下,不能北進。當時西邊為藏人,本來讓藏人退一箭之地,他們不退,用收買方法,暫住下來。后來漢族皇帝又讓藏人退后,一箭射到打箭爐,一射箭,箭往巖石內鉆,漢族皇帝說:“這還不是藏人的地方,還應后退?!倍K人南撤到石棉、漢源和涼山,當時這里森林多,野獸也不少,還有野人,耳蘇人靠打獵開荒,才生存下來。耳蘇人祖先的房子,是長屋,每幢五間,板墻?,F(xiàn)在在團結公社還有這種房子。當時人病了,取香樟樹的根,煮之飲服,邪氣就去了。過去耳蘇人很多,現(xiàn)在少了,有三個原因:一是戰(zhàn)爭多,奪走不少生命。二是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去了,主要是漢族和藏族。在峨眉山時,耳蘇人有“義扎布”,即王,退到越西、甘洛時有“伙得”,即王子,王子出于吳家,為耳蘇一大戶,同漢族皇帝打過仗,后來王子失敗,退到九龍、打箭爐一帶。耳蘇人也同孔明打過仗,孔明收買耳蘇人,送不少衣服,還有印信,耳蘇人不要,把帽子踩在腳下,鞋套在頭上,這伙耳蘇人叫“蘭吉巴色”,即巴錄家。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巴錄家有一個男子,叫“托托衣”,騎個騾子亂跑,漢官讓他當官,他不干,但兩個妻子不高興,他讓大妻做飯,大妻不做,向小妻討吃的,也不給,自己只好抓兩把干酸菜吃了。漢官看他餓了,就請他吃飯,但要在他頭上放一碗水,水不能灑,否則殺頭。還給他兩杯酒,飲酒時,后邊有人放炮嚇唬他,幸而他面不改色,酒喝了,水也沒灑。漢官又給他衣服穿,但讓他穿上衣服,爬上刀山,再爬下來,不能身上出血。他也照辦了,漢官拿他沒辦法,就放他回家了。原來他離家前夕,曾對小妻說:“我沒回來,不要給騾子喝水?!彬呑邮懿涣?,在地上扒土找水吃。后來有一個討飯的人,對主人說:“騾子渴了,應該給水喝?!毙∑抻门枞ノ顾Y果騾子死了,后悔沒聽丈夫的話,后來小妻生一個娃娃,娃娃很大,自小就會說話,說:“我的騾子呢?”小妻對孩子說:“騾子死了?!毙⊥蘼牶笠菜懒?,小妻只好把娃娃埋在房后的山上。不久,在墳山上長出許多竹子,每節(jié)竹子都裂開了,出來一人一馬,所以后來耳蘇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