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出版說明
北京大學校長蔡孑民就職之演說詞 蔡元培
研究學問之方法 吳稚暉
近代西洋教育 陳獨秀
新舊 章士釗
梁任公在中國公學之演說 梁啟超
試驗主義 杜威
兒童的文學 周作人
漢學與宋學 柳詒徵
論詩人當具歷史地理兩種之本領 陳去病
治小學之目的與方法 顧實
娜拉走后怎樣 魯迅
一個文學革命家的供狀 泰戈爾
學術盛衰與國家治亂之關系 馬君武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李大釗
墨學的大概 許嘯天
現(xiàn)于《論語》《孟子》兩書中與儒教相反之政治思想 吳貫因
歷史補助科學的避諱學 陳垣
兩漢文藝概論 朱希祖
國語運動小史 黎錦熙
《孟子》大意 張仲仁
清代學術之變遷及其結果 金松岑
中日文化上之關系 陳恭祿
中國學術演化的我見 何炳松
孔子何以成為圣人 顧頡剛
中國文化之精神 林語堂
研究中國文學的途徑 章太炎
研究學術不可輕下斷語 鄭洪年
科學研究的精神 竺可楨
中國法律之變遷 石志泉
中國文化的特質 許地山
哲學與科學 何思敬
女性與音樂 程懋筠
中國禪學之發(fā)展 胡適
中國人并不自私自利只看社會的影響如何 盧作孚
孟子的學說 趙戴文
諸子言氣不言氣的分別 郭允叔
中國文化的特征在哪里? 梁漱溟
現(xiàn)代圖書館及博物館之重要與管理 袁同禮
研究學問的精神 鄒魯
戲劇與人生 洪深
魯迅的生活 許壽裳
編劇術 曹禺
屈原的藝術與思想 郭沫若
詩人 羅庸
每天四問 陶行知
讀與寫 老舍
藝術制作 呂鳳子
中國社會變遷中的文化結癥 費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