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生(1897-1933),男,漢族,河北省黃驊縣人,中共黨員。趙博生1917年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先后在皖系、直系、奉系軍隊中任職。1924年冬轉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參加過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期間受共產黨人劉伯堅等的影響,傾向革命。1931年任國民黨軍第二十六路軍參謀長。九·一八事變后,他堅決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同時,與在第二十六路軍中的中共特別支部取得聯(lián)系。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準趙博生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2月14日,在蔣介石準備清除二十六路軍中的共產黨員的危急時刻,趙博生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部一萬七千多名官兵在寧都起義。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他先后任紅五軍團十三軍軍長、軍團參謀長、軍團副總指揮,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和南雄水口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他指揮果斷,屢建戰(zhàn)功。933年初,國民黨軍集中四個師的兵力分兩路向江西資溪、金溪、南城蘇區(qū)進犯,趙博生奉命率領紅五軍團三個團據守長員廟一帶山脈,配合主力在黃獅渡一帶消滅敵人。他指揮部隊連續(xù)打退數倍于己之敵的瘋狂進攻,堅守住了陣地,出色地完成了鉗制任務。1月8日與敵人展開激烈的肉搏戰(zhàn),趙博生在與敵人相距只有百余米的地方指揮,不幸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