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府縣志輯:中國地方志集成(全83冊)》的緣起,中國地方志的編纂,起源很早。如果從戰(zhàn)國時期的《禹貢》算起,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東漢時的《越絕書》,已兼具史、志規(guī)模。魏晉以來,《華陽國志》和《荊楚歲時記》等,都是當時的方志名著。隋唐時,政府注意到方志的編纂。到宋代,地方志的編纂日趨興盛,著述體例基本定型,門類也逐漸增多,長篇巨制相繼出現,現存的有《太平寰宇記》二百卷、《輿地紀勝》二百卷、《方輿勝覽》七十卷等。明清以來,方志的纂修有了更顯著的發(fā)展,幾乎遍及州縣鄉(xiāng)鎮(zhèn)。清代的成就尤為突出,在現存的方志中,清代所修幾乎占80%。據統計,清代編纂了六千五百余種方志,許多著名學者參與方志的編修,還就方志編纂體例進行了學術爭鳴。這些學者在理論和實踐工作中的努力,使方志之學成為專門學問。這一切就使中國現存近九千種舊方志,成為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這座寶庫蘊藏著歷史上各地區(qū)的自然、社會和人文的豐富資料,其中有大量的珍貴史料不見于史書典籍,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對于地方志這筆財富,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極為重視,他們曾利用舊方志資料在科學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巨大成果。舊方志當年刊印數量不多,長期來又大量失傳,現存的方志中,宋、元、明刻本均成為稀見的珍本,即使是清代的刻本,也是復本不多,流傳不廣。這種狀況既不便于今日研究利用,更不利于今后流傳。為了保護、繼承和利用這一寶貴遺產,上海書店出版社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即開始組織著名的方志專家,對現存的舊方志給予擇優(yōu)整理,影印出版《中國地方志集成》,讓這份重要的文化遺產永遠流傳下去?!对颇细h志輯:中國地方志集成(全83冊)》的收錄中國的地方志自唐、宋以后至今保存有近九千種,因內容和編纂體例的不同,可分十多類,有通志、府志、州志、廳志、縣志、邊關志、鄉(xiāng)鎮(zhèn)志、鄉(xiāng)土志、道志、衛(wèi)所志、監(jiān)井志、土司司所志,以及專記一項或者以某一內容為主的志書如山水志、寺廟志、園林志、風土志、書院志、藝文志等等?!对颇细h志輯:中國地方志集成(全83冊)》編纂的宗旨是積累文化遺產,提供完整史料。那么,選擇方志應以哪一級志書為重點呢?章學誠在《州縣請立志科議》中說:“史事責成,當始于州縣之志。”因此,《云南府縣志輯:中國地方志集成(全83冊)》收錄方志,以州縣志為重點,因州縣志是基層志書,記載當地事物比較真實,鄉(xiāng)鎮(zhèn)志的資料則更為可靠,所以鄉(xiāng)鎮(zhèn)志也是《云南府縣志輯:中國地方志集成(全83冊)》的收錄重點。至于作為方志重要支流的山水志、寺廟志、園林志等專志,內容豐富,特點顯著,在世界文化史上,堪稱罕見。整理出版這類專志,對于推進文學、歷史、宗教和旅游等領域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云南府縣志輯:中國地方志集成(全83冊)》也予以收錄。總之,《云南府縣志輯:中國地方志集成(全83冊)》收錄的原則是:依照方志記載的內容范圍,凡綜合記載一定行政區(qū)域的地理、自然、歷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內容的方志及專記某一項內容的志書,均擇優(yōu)選錄,即擇優(yōu)選擇方志中的“通志”和“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