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圣經理解與詮釋
中國文化處境中的圣經理解
“大國學”視野中的漢語學術圣經學
當代中國圣經詮釋
諾思洛普·弗萊的批評理論與圣經研究
圣經在中國的翻譯與流傳
從“委辦本”翻譯探討19世紀新教中文圣經翻譯的爭議和分歧
倫敦會傳教士與“委辦本”圣經翻譯活動
從“形似”到“神似”——基于句法和語義的圣經文本智能搜索
“信”與“達”的指數分析——《新約圣經》漢譯本的定量比較
近代西南少數民族語言圣經翻譯出版考述
圣經與中國文化的互動
淺論明清之際的圣經漢譯——以艾儒略的耶穌傳為中心
“優(yōu)游圣道中,涵泳徹朝夕”:談吳經熊《圣詠譯義初稿》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互動
“恕”“愛”之別:儒猶文化語境差異的文本比較詮釋
光環(huán)背后的真實——試析李香君、喇合兩位女性形象的異同
圣經“傳統(tǒng)歷史批評”及對中國經典研究的借鑒意義
《舊約》研究
挪亞醉酒故事的多重內涵:試析《創(chuàng)世記》
困境中的緬懷、追問與祈訴——《詩篇》89解讀
第二以賽亞第四首仆人詩歌初探
回歸社群內部的分歧與不和:對《以賽亞書》
的經文分析與詮釋
飽受苦難的“錫安女子”:《哀歌》
“妻子”形象解析
圣經律法對性態(tài)的規(guī)范
詩歌與主體性:列維納斯式詩歌倫理
《新約》研究
《約翰啟示錄》與“耶穌運動”的后期發(fā)展:
漢語公共圣經神學范例
再思“保羅新觀”
弱勢和邊緣群體的朋友——耶穌運動的群體之社會學短缺理論分析
基督教歷史經典文本的三個層面——以福音書為例
《希漢希臘語新約圣經辭典》
英文縮寫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