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多年前,有一段史事,值得我們去追憶。這段史事的主人公是趙悖。他是孝宗皇帝的第三個兒子,淳熙十六年正月在恭州被封為恭王;同年夏歷二月二日,受孝宗內禪而即帝位為光宗,成為南宋第三代皇帝。對于我們今人來說,他有兩件事最能讓人記住:一是,他說:“大凡芝蘭珍草都不足稱為瑞兆,只有年登谷豐,民間安業(yè),才是國之瑞?!边@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二是,他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先被封為恭王而后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為重慶府,時在公元1189年。重慶由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這應該是重慶“城市史”的開篇。這個開篇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將其記住??v目環(huán)視,有一種現(xiàn)象,值得我們去關注。稍加留意,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城市,總是因為與某些名人名著名句聯(lián)系到一起而讓人特別能夠記住。而且情意綿綿,浮想聯(lián)翩,詩情畫意,回味無窮。比如說,由太白詩中的金陵而想到了南京;由杜甫詩中的錦官而想到了成都;而劉鶚《老殘游記》中的名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不僅成了濟南特有的名片,而且不知鼓動了多少人想象的翅膀!有人說,一講到火鍋,就想到了重慶,這自在情理之中。其實,“紅巖上紅梅開”,一曲《紅梅贊》不僅唱響了全中國,讓人記住了紅巖,也記住了重慶。而且,不知有多少人從中受到革命傳統(tǒng)教育,緬懷先烈,心生敬仰,熱血沸騰,豪情萬丈……如果說,這就是一種現(xiàn)象,那么這種現(xiàn)象的背后所要揭示的、所要證明的是:文化是一種力量,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一座城市特有的品格,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智慧的體現(xiàn)!一座沒有文化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