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實用知識讀本:如何給莊稼“看病”》講述了農民朋友們采用了很多方式來提高產量,比如施用化肥、采用良種等。莊稼的病蟲害是造成農田減產的重要因素,也最令農民朋友頭疼。如何給莊稼看病、如何當好一個莊稼醫(yī)生,是很多農民朋友關心的問題。莊稼保護的基本方式有很多,生產上應用比較廣泛的防治措施有:農業(yè)防治。通過栽培管理措施、選育和利用抗性良種,抑制有害生物的發(fā)生數(shù)量。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謝產品控制有害生物。化學防治。以化學農藥防治有害生物。物理機械防治。根據有害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特殊習性,利用器械的物理、機械作用,抑制有害生物的發(fā)生發(fā)展。植物檢疫。根據國家的法令或法規(guī),通過檢疫檢驗,防止危險性有害生物的傳入。在眾多防治方式里,農民朋友最熟悉、最常用的就是農藥防治了。農藥的使用早在公元前3世紀就開始了。1761年,硫酸銅被用來防治谷物腥黑穗病。最早的葉面殺菌劑也是硫磺和銅的懸浮液。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進入有機合成農藥的時代,并從此使莊稼保護工作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80年代以前,農藥的定義和范圍偏重于強調對害物的“殺死”,80年代以后,農藥的概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今天,我們并不注重“殺死”,而是更注重于調節(jié),將有害生物控制在合理的種群密度范圍內。其實,在大多數(shù)時候,最經濟、最有效、最環(huán)保的方式是進行綜合防治。優(yōu)先選用和發(fā)展較少不良副作用和成本較低的措施,充分利用有利于控制有害生物的自然因素?!掇r民實用知識讀本:如何給莊稼“看病”》在介紹病蟲害防治時,限于篇幅,重點介紹化學防治。農民朋友在進行農作物病害防治時,應該注意,不要有點病蟲害的跡象就用藥,也不要等到病蟲害肆虐時才用藥,用藥應選擇合適的時機,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