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訴訟法民事判決既判力研究

民事判決既判力研究

民事判決既判力研究

定 價:¥32.00

作 者: 丁寶同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民事訴訟法

ISBN: 9787511837400 出版時間: 2012-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3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民事判決既判力研究》既判力理論與傳統(tǒng)的訴權、訴訟標的、訴訟目的等基礎理論共同構成了以體系化為本質特征的大陸法系民事訴訟法學理論體系的基本骨架。《民事判決既判力研究》以嚴謹?shù)倪壿嬚撟C體系實現(xiàn)了對民事判決既判力理論和制度的系統(tǒng)研究,其論證體系包含四個邏輯層次,即“緒論”、“引論”、“本論”和“衍論”,正文部分則由七章組成。第一章“民事判決效力之構成體系”將對民事判決之既判力的研究置于民事判決之效力構成體系的宏觀視野中,從而準確厘定其研究之對象和范圍,是為“緒論”。 第二章“民法之請求權概念的源流”將請求權概念確立為其研究之切入點,并就相關之理論和制度問題善為鋪陳,從而使其對民事判決之既判力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訴訟法的視角,而.是力求民事訴訟法學與實體法學之間的融合、銜接,是為“引論”。第三、四、五、六章則對民事判決之既判力理論體系詳加展開,就由本質論、根據(jù)論、作用形態(tài)理論共同構成的既判力之基礎理論和由客觀范圍、時間范圍、主觀范圍共同構成的既判力之作用范圍理論進行了系統(tǒng)而深入的論述,是為“本論”。第七章“既判力制度之入典規(guī)劃”則再次回到制度層面尋求既判力理論研究之歸宿,并就既判力制度及與之密切相關的確定判決瑕疵救濟程序之立法構建規(guī)劃方案提出了若干具體建議,從而使其研究的目的明確指向將來民事訴訟法典的修訂,是為“衍論”。

作者簡介

  丁寶同,1978年生,河北滄州人,現(xiàn)為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民事訴訟法教研室講師、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事訴訟法學、律師法學、仲裁法學、司法制度等。1997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學,2001年取得法學學士學位,2001年至2004年于西南政法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學位(訴訟法學),2006年至2009年于西南政法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訴訟法學)。2004年取得碩士學位后留校任教,主要講授《民事訴訟法學》、《證據(jù)學》、《民事疑難案例分析(雙師同堂)》、《律師與公證》和《仲裁法》等課程。在《現(xiàn)代法學》、《西南政法大學學報》、《人民檢察》、《學?!贰ⅰ秾幭拇髮W學報》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一項,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兩項、省部級科研項目三項,參與撰寫著作、教材六部。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民事判決效力之構成體系
--緒論:既判力概念之本體范疇定位
第一節(jié) 羅馬法中之民事判決效力制度
一、“一案不二訟”原則
二、“既決案件”原則
第二節(jié) 英美法系之民事判決效力制度概述
一、既判事項原則--“請求排除”
二、間接禁反言原則--“爭點排除”
第三節(jié) 大陸法系之民事判決效力體系的基本構成
一、判決確定前產(chǎn)生的效力:拘束力(程序法屬性的效力)
二、判決的確定:形式確定力(程序法屬性的效力)
三、判決確定后產(chǎn)生的效力
四、判決的非規(guī)范性效力
第四節(jié) 既判力研究之本體范疇的定位與切入點的選擇
一、兩大法系之民事判決效力理論和制度體系的比較
二、既判力研究之本體范疇的定位
三、既判力研究之切入點的選擇
第二章 民法之請求權概念的源流
--引論:既判力理論研究之切入點
第一節(jié) 羅馬法時期的actio(訴或訴權)體系
一、法定訴訟時期
二、程式訴訟時期
三、非常程序時期
第二節(jié) 法國民事訴訟法中的訴權
一、羅馬法對法國法的影響
二、法國民事訴訟法中的訴權
第三節(jié) 民法之請求權概念的確立及其在德國民法典中的地位
一、薩維尼對羅馬法上的“actio”(訴)的分析
二、民法之請求權概念的確立--溫德沙伊德
的請求權理論
三、請求權概念在德國民法典中的地位
第四節(jié) 小結:私法體系理念的嬗變--從羅馬法到現(xiàn)代
一、從“因救濟而賦予權利”到“為權利而賦予救濟”
二、“為權利而賦予救濟”的私法體系理念的新要求
三、現(xiàn)代私法體系中兩種不同的選擇
四、對于既判力理論研究的影響-
第三章 既判力之基礎理論--本論:既判力理論體系之展開
第一節(jié) 既判力之本質論
一、實體法說
二、訴訟法說
三、新實體法說:權利實在說與具體規(guī)范說
四、新訴訟法說
五、既判力本質理論與請求權理論的邏輯關聯(lián)
六、小結
第二節(jié) 既判力之根據(jù)論
一、制度效力說
二、程序保障說
三、二元根據(jù)說
四、既判力根據(jù)理論與請求權理論的邏輯關聯(lián)
五、小結
第三節(jié) 既判力之作用形態(tài)
一、積極效果說
二、消極效果說
三、小結
第四節(jié) 既判力之作用范圍
第四章 既判力之作用的客觀范圍--本論:既判力理論體系之展開
第一節(jié) 民事判決書的體例結構
一、程序性記載事項
二、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案件事實主張
三、判決理由
四、判決主文
第二節(jié) 既判力之客觀范圍的傳統(tǒng)界定
一、將既判力之客觀范圍限定于判決主文的原因
二、被排除在既判力客觀范圍之外的判決理由中的判斷事項
三、被賦予既判力的判決理由中的判斷事項--抵銷權抗辯
第三節(jié) 既判力之客觀范圍向判決理由的擴張
一、德國理論界的既判力之客觀范圍擴張模式
二、日本理論界的既判力之客觀范圍擴張模式
三、小結
第四節(jié) 既判力之客觀范圍與訴訟標的理論
一、訴訟標的之舊實體法學說與既判力之客觀范圍
二、訴訟標的之訴訟法學說與既判力之客觀范圍
三、訴訟標的之新實體法學說與既判力之客觀范圍
四、日本訴訟法學界之研究的新趨勢
第五節(jié) 既判力之客觀范圍與民法之請求權理論
一、請求權之概念界定
二、請求權之種類劃分
三、請求權之競合
四、既判力之客觀范圍與請求權競合問題的邏輯關聯(lián)
第六節(jié) 結論
一、既判力之客觀范圍理論的基本立場選擇--傳統(tǒng)界定模式
二、訴訟標的理論之立場選擇--新實體法學說
三、請求權競合理論之立場選擇--請求權規(guī)范競合說
四、應激性程序規(guī)則之設計方案
第五章 既判力之作用的時間范圍--本論:既判力理論體系之展開
第一節(jié) 民事判決標準時
一、民事判決標準時之內(nèi)涵
二、民事判決標準時之確定
第二節(jié) 既判力之時間范圍的界定
一、既判力之時間范圍的傳統(tǒng)界定模式
二、既判力之時間范圍理論的新發(fā)展
三、既判力之時間范圍與請求權理論的邏輯關聯(lián)
四、對我國理論構建和制度設計的借鑒意義
第六章 既判力之作用的主觀范圍--本論:既判力理論體系之展開
第一節(jié) 既判力之主觀范圍的基本界定
第二節(jié) 既判力之主觀范圍的擴張
一、向訴訟擔當時之利益歸屬主體的擴張
二、向既判力標準時后之利益繼受主體的擴張
三、向請求標的物之實際占有主體的擴張
第三節(jié) 既判力之主觀范圍與請求權理論的邏輯關聯(lián)
第四節(jié) 對我國理論構建和制度設計的借鑒意義
一、向訴訟擔當時之利益歸屬主體的擴張
二、向既判力標準時后之利益繼受主體的擴張
三、向請求標的物之實際占有主體的擴張
第七章 既判力制度之入典規(guī)劃
--衍論:既判力理論研究之歸宿
第一節(jié) 既判力制度在中國的困境、成因及其出路
一、既判力制度在中國的困境及其成因
二、解脫困境之出路
第二節(jié) 既判力制度之人典規(guī)劃
一、以“判決確定”取代“判決生效”
二、明確規(guī)定判決確定前即產(chǎn)生的“拘束力”
三、明確區(qū)分確定判決之既判力、形成力和執(zhí)行力
四、明確界定既判力之客觀范圍
五、明確界定既判力之時間范圍--既判力標準時
六、明確界定既判力之主觀范圍
第三節(jié) 以既判力制度為背景的確定判決瑕疵救濟程序之完善
一、大陸法系之代表性立法例中的確定判決瑕疵救濟程序
二、我國之確定判決瑕疵救濟程序的立法現(xiàn)狀
三、我國之確定判決瑕疵救濟程序的缺陷與完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