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UG輕松掌握UG NX8中文版模具設計

輕松掌握UG NX8中文版模具設計

輕松掌握UG NX8中文版模具設計

定 價:¥48.00

作 者: 蔡云飛 等編著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UG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1395386 出版時間: 2012-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1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UGNX是UnigraphicsSolutio公司推出的集CAD/CAM/CAE于一體的三維參數(shù)化設計軟件,在汽車、交通、航空航天、日用消費品、通用機械及電子工業(yè)等工程設計領域得到了大規(guī)模的應用。UGNX 8是NX系列的最新版本,在原有基礎上做了大量的改進。 蔡云飛編著的《輕松掌握UGNX8中文版模具設計》所要詳解的核心內容包括模具技術的應用、UG NX 8產品預處理技術、MoldWizard模具前期設計技法、MW模具工具的應用技法、MW模具自動分型設計、MW模具模架及標準件設計、MW模具系統(tǒng)與機構設計、MW子鑲塊、電極與模具圖樣設計,模具設計核心技術的綜合體現(xiàn)等?!遁p松掌握UGNX8中文版模具設計》定位初學者,旨在幫助三維造型工程師、模具設計師、機械制造者、家用電器設計者打下良好的二維制圖基礎,同時讓讀者學習到相關專業(yè)的基礎知識。本書內容精辟,易學易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作者簡介

暫缺《輕松掌握UG NX8中文版模具設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了解模具設計
 1.1 模具概述
 1.2 模具CAD與UG
 1.3 UGNX8模塊介紹
 1.4 UGNX8工作環(huán)境
 1.5 文件操作
 1.6 產品設計常用輔助工具
 1.7 UGNX系統(tǒng)參數(shù)配置
  1.7.1 語言環(huán)境變量設置
  1.7.2 用戶默認設置
  1.7.3 首選項設置
第2章 模型準備
 2.1 模型數(shù)據(jù)的處理
  2.1.1 模型數(shù)據(jù)的導入
  2.1.2 數(shù)據(jù)的處理
 2.2 產品模型檢測
  2.2.1 產品拔模檢測
  2.2.2 模型厚度檢測
 2.3 模具分模性分析
 2.4 模型的縮放
 2.5 MoldflowPlasticAdViser模塑分析
  2.5.1 MPA功能介紹
  2.5.2 MPA模型要求
  2.5.3 MPA分析流程
  2.5.4 產品結構對MPA分析的影響
  2.5.5 M01df01wPartAdviser操作界面.
 2.6 MPA基本操作
  2.6.1 參數(shù)設置
  2.6.2 分析類型
 2.7 動手操練——MPA產品分析
  2.7.1 高級幾何形狀顧問分析
  2.7.2 最佳澆口位置分析
  2.7.3 塑料填充分析
  2.7.4 冷卻質量分析
  2.7.5 縮痕分析
  2.7.6 制作模流分析報告
第3章 MoldWizard模具項目裝配
 3.1 UGMoldWizard概述
  3.1.1 MoldWirad模塊簡介
  3.1.2 MW模具設計流程
  3.1.3 【注塑模向導】工具
 3.2 Mw模具設計前期工作
  3.2.1 初始化項目
  3.2.2 模具設計驗證
 3.3 模具CSYS
  3.3.1 當前WCS
  3.3.2 產品實體中心
  3.3.3 選定面的中心
 3.4 毛坯工件
  3.4.1 工件尺寸的選取
  3.4.2 工件的定義
 3.5 型腔布局
  3.5.1 型腔數(shù)目的確定
  3.5.2 多型腔的排列
  3.5.3 矩形布局
  3.5.4 圓形布局
 3.6 多腔模設計
 3.7 動手操練
  3.7.1 單件模的模具設計準備過程
  3.7.2 多件模的模具設計準備過程
第4章 MoldWizard模具工具
 4.1 注塑模工具簡介
 4.2 實體修補功能
  4.2.1 創(chuàng)建方塊
  4.2.2 分割實體
  4.2.3 實體補片
 4.3 曲面修補功能
  4.3.1 邊緣修補
  4.3.2 修剪區(qū)域補片
  4.3.3 擴大曲面補片
  4.3.4 編輯分型面和曲面補片
  4.3.5 拆分面
 4.4 實體編輯功能
  4.4.1 修剪實體
  4.4.2 替換實體
  4.4.3 延伸實體
  4.4.4 參考圓角
 4.5 其他輔助設計功能
  4.5.1 分型檢查
  4.5.2 靜態(tài)干涉檢查
  4.5.3 型材尺寸
  4.5.4 設計鑲塊
  4.5.5 合并腔
  4.5.6 WAVE控制
  4.5.7 計算面積
 4.6 動手操練
  4.6.1 實體修補
  4.6.2 曲面修補
第5章 模具分型設計方法
 5.1 模具分型方法及原理
  5.1.1 手工分型法
  5.1.2 MW自動分型法
  5.1.3 手工+MW分型法
 5.2 模具分型面設計方法
  5.2.1 分型面類型與形狀
  5.2.2 分型面的選擇原則
 5.3 成型零件設計方法與要點
  5.3.1 型腔和型芯的結構形式
  5.3.2 成型桿或小型芯
  5.3.3 螺紋型芯和螺紋型環(huán)
 5.4 MW模具分型管理
  5.4.1 區(qū)域分析
  5.4.2 定義區(qū)域
  5.4.3 設計分型面
  5.4.4 定義型腔和型芯
  5.4.5 其他分型工具
 5.5 動手操練
  5.5.1 手機后蓋裝飾件分型設計
  5.5.2 電池充電器外殼分型設計
  5.5.3 迷你MP3音響后殼分型設計
第6章 模架與標準件設計
 6.1 模具結構零件概述
  6.1.1 動、定模座板
  6.1.2 固定板和支承板
  6.1.3 支承件
  6.1.4 其他結構零件
 6.2 標準模架
  6.2.1 標準模架的組成
  6.2.2 塑料注射模模架
  6.2.3 模架的標記
  6.2.4 標準模架選擇原則
 6.3 合模導向零件
  6.3.1 合模導向機構的作用
  6.3.2 導柱導套合模機構
  6.3.3 精定位機構
 6.4 應用MW模架庫
  6.4.1 模架目錄
  6.4.2 模架類型
  6.4.3 模架規(guī)格、表達式與模板編輯
  6.4.4 標準參數(shù)選項
  6.4.5 布局信息與模架操作
 6.5 應用MW標準件庫
  6.5.1 標準件名稱與成員視圖
  6.5.2 標準件的裝配
 6.6 動手操練
  6.6.1 基于手動分模的模架與標準件加載
  6.6.2 基于自動分模的模架與標準件加載
第7章 澆注系統(tǒng)設計方法
 7.1 模具澆注系統(tǒng)設計概述
  7.1.1 澆注系統(tǒng)的組成和作用
  7.1.2 主流道的設計
  7.1.3 分流道的設計
  7.1.4 澆口的設計
  7.1.5 冷料穴的設計
 7.2 模具排氣系統(tǒng)設計
  7.2.1 排氣系統(tǒng)的作用
  7.2.2 排氣形式
 7.3 MW定位環(huán)和澆口套設計
  7.3.1 加載定位環(huán)
  7.3.2 澆口套設計
 7.4 MW流道設計
  7.4.1 定義引導線
  7.4.2 確定流道形狀
  7.4.3 創(chuàng)建與編輯流道體
 7.5 MW澆口庫
 7.6 創(chuàng)建澆注系統(tǒng)組件的腔體
 7.7 動手操練
  7.7.1 支撐架模具澆注系統(tǒng)設計
  7.7.2 手機后殼模具澆注系統(tǒng)設計
第8章 產品抽芯機構設計
 8.1 側向抽芯機構的分類
 8.2 計算抽芯距和抽拔力
  8.2.1 抽芯距
  8.2.2 抽拔力
 8.3 斜銷抽芯機構設計
  8.3.1 工作原理
  8.3.2 斜銷
  8.3.3 楔緊塊
  8.3.4 滑塊
  8.3.5 導滑槽
  8.3.6 滑塊的限位
  8.3.7 先行復位機構
 8.4 彎銷側向抽芯機構設計
  8.4.1 彎銷外側抽芯機構
  8.4.2 彎銷內側抽芯機構
 8.5 斜滑塊抽芯機構
  8.5.1 斜滑塊外側抽芯機構
  8.5.2 斜滑塊內側抽芯機構
  8.5.3 斜滑塊
 8.6 斜桿抽芯機構
  8.6.1 斜桿外側抽芯機構
  8.6.2 斜桿內側抽芯機構
 8.7 齒輪齒條側向抽芯機構
  8.7.1 利用開模力實現(xiàn)齒輪齒條的斜向抽芯機構
  8.7.2 利用推出力實現(xiàn)齒輪齒條的斜向抽芯機構
  8.7.3 利用齒輪齒條抽芯機構實現(xiàn)弧形抽芯
 8.8 手動抽芯機構
  8.8.1 開模前手動抽芯機構
  8.8.2 開模后手動抽芯機構
 8.9 液壓氣動抽芯機構
  8.9.1 液壓抽芯機構
  8.9.2 氣動抽芯機構
 8.10 MW側抽芯設計
 8.11 動手操練
  8.11.1 MP3后殼側向分型機構設計
  8.11.2 手機面殼側向分型機構設計
第9章 冷卻系統(tǒng)設計方法
 9.1 冷卻系統(tǒng)設計概述
  9.1.1 冷卻系統(tǒng)的重要性
  9.1.2 常見冷卻水路結構形式
  9.1.3 冷卻系統(tǒng)設計原則
  9.1.4 型腔冷卻系統(tǒng)結構
  9.1.5 型芯冷卻系統(tǒng)結構
 9.2 MW模具冷卻工具
  9.2.1 圖樣通道
  9.2.2 直接通道
  9.2.3 定義通道
  9.2.4 連接通道
  9.2.5 延伸通道
  9.2.6 調整通道
  9.2.7 冷卻連接件
  9.2.8 冷卻回路
  9.2.9 冷卻標準部件庫
 9.3 動手操練
  9.3.1 支撐架冷卻系統(tǒng)設計
  9.3.2 手機后蓋模具冷卻系統(tǒng)設計
第10章 推出機構設計方法
 10.1 推出機構的組成和分類
  10.1.1 組成
  10.1.2 分類
 10.2 一次推出機構
  10.2.1 推桿推出機構
  10.2.2 推管推出機構
  10.2.3 推件板推出機構
  10.2.4 推塊推出機構
  10.2.5 成型零件推出機構
  10.2.6 氣動推出機構
  10.2.7 多元件聯(lián)合推出機構
 10.3 二次推出機構
 10.4 定模設推出機構
 10.5 自動拉斷點澆口推出機構
 10.6 自動卸螺紋推出機構
  10.6.1 強制脫螺紋機構
  10.6.2 手動脫螺紋機構
  10.6.3 齒輪齒條脫螺紋機構
  10.6.4 大升角螺紋脫螺紋機構
  10.6.5 氣、液壓驅動的脫螺紋機構
  10.6.6 電動機驅動的脫螺紋機構
 10.7 MW推出機構設計
  10.7.1 頂出標準件設計
  10.7.2 浮生銷(斜頂機構)設計
  10.7.3 “標準件”類型
 10.8 推出機構標準件的修剪工具
  10.8.1 頂桿后處理
  10.8.2 修邊模具組件
  10.8.3 設計修邊工具
 10.9 動手操練
  10.9.1 支撐架模具頂桿的加載
  10.9.2 手機后殼模具頂桿的加載
  10.9.3 吸塵器外殼模具的斜頂加載
第11章 鑲塊與電極設計方法
 11.1 鑲塊設計概述
  11.1.1 鑲塊設計的優(yōu)缺點
  11.1.2 鑲塊形狀與結構
  11.1.3 鑲塊的鑲拼方法
 11.2 MW子鑲塊庫
 11.3 電極設計基礎
  11.3.1 電極加工原理
  11.3.2 電極加工的特點
  11.3.3 放電加工范圍
  11.3.4 電極的組成與安裝
  11.3.5 電極設計要素
 11.4 MW電極設計工具
  11.4.1 刀片電極
  11.4.2 電極標準件
 11.5 動手操練
  11.5.1 型芯、型腔拆鑲塊
  11.5.2 型腔電極設計
第12章 模具出圖方法
 12.1 物料清單(BOM)
  12.1.1 編輯物料清單
  12.1.2 為物料清單添加用戶定義的組件
  12.1.3 【列表】選項區(qū)
  12.1.4 【設置】選項區(qū)
 12.2 視圖管理
 12.3 模具圖紙
  12.3.1 模具裝配圖紙
  12.3.2 模具組件圖紙
  12.3.3 孔表
 12.4 動手操練
  12.4.1 創(chuàng)建物料清單
  12.4.2 創(chuàng)建模具圖紙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