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填補了云南出版界沒有一本較全面系統(tǒng)介紹文廟專著的空白。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一、文廟春秋,主要介紹昆明及部分州、市文廟的歷史沿革、布局及建筑;二、文廟滄桑,主要介紹地州文廟的演變及歷經的風雨滄桑;三、文廟巡禮,溯源文廟,介紹書院、文廟石刻石雕、祭祀儀典、本省及香港的祭祀。全書共收集了200余幅照片,可謂圖文并茂。 據《南詔野史》記載,唐朝南詔時,昆明即建有文廟,但現已無據可稽。若以元初賽典赤治滇,在昆興建文廟,已逾700年,當為云南最早之文廟。若以唐南詔時期云南已建有文廟來說,距今則逾干載。在元初的十六年間(公元1276~1292年),云南各路奉命建孔廟,經明、清兩朝,至清全省已有86座文廟。建水文廟占地114畝, “金碧壯麗甲全滇”,除山東的曲阜外,堪稱全國第二,全省最大。云南文廟點多面廣,遍布全省,如和順、景東這些較邊遠地區(qū)甚至村鎮(zhèn)均建有文廟,如會澤白霧村文廟、大理挖色鄉(xiāng)文廟。許多少數民族地區(qū)如建水、楚雄、大姚、黑井、鶴慶、巍山、文山、麗江皆建有文廟。不唯如此,有的甚為密集。如大理有一地,相距約20余公里,文廟竟達四座:太和縣文廟、大理府文廟、下關文廟、鳳儀文廟,透過云南文廟的這些特點,足見孔學在云南全省普及的軌跡。書名中“存佚”二字點明了由于歷史緣由,有的文廟至今已了然無存,僅能從遺存的照片或文字資料來追尋它們的蹤跡了——從這一視角而言,也可以看出此書帶有自‘搶救性質及其編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