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21世紀與東西方文化
儒家文化與未來世界——兼評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
在”儒學與世界文明“國際學術會議上的總結發(fā)言
21世紀,能否淡化東化與西化之爭?
經濟全球化情勢下的中華文化走向
第十二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開幕辭
《第十二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集》序
“和而不同”:作為一種文化觀的意義和價值
費孝通與“和而不同”文化觀
“天人合一”與中國古代的生態(tài)智慧
青海開發(fā)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
“文明以止”:中華文化的精華與精神
中國哲學史研究50年
20世紀中國文化思潮
深化對“綜合創(chuàng)新”文化觀的研究
中國哲學的綜合創(chuàng)新之路
張岱年在20世紀中國哲學史中應有之地位
張岱年與20世紀中國哲學
回應中國哲學“合法性”質疑的三個問難
關于文化的體用問題
綜合創(chuàng)新之路的探索與前瞻
創(chuàng)建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國學
學習張岱年先生的“兼和”思想與品格
錢學森之問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親證中國哲學大智慧》序
“馬魂、中體、西用”:中國文化發(fā)展的現實道路
探索中、西、馬三“學”的綜合創(chuàng)新之道
開創(chuàng)二張研究新局面
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是中華民族之福?
當代中國文化的“魂”、“體”、“用”關系
全面評價馮友蘭
熊十力在中國傳統哲學現代轉換中的地位和作用
世紀之交儒學研究的若干觀察與感受
王興國《牟宗三哲學思想研究》序
甲申之年的文化反思——關于大陸新儒學問題的三封信
大陸新儒學的馬克思主義分析
關于和諧文化研究的幾點看法
關于馬克思主義與儒學關系的三點看法
關于儒學的精華
“侯外廬學派”的最新代表作——讀《中國儒學發(fā)展史》
湘學研究的對象、范圍和意義
《現代性問題與湘學研究之“論”的維度》讀后
千年湘學的歷史意義和現代價值
王船山:從古代湘學過渡到近代湘學的關鍵人物
中醫(yī)哲學研究的時代使命
中醫(yī)哲學的“返本”與“開新”——程雅君《中醫(yī)哲學史》序
《中華醫(yī)藏》編纂工作應適時提上日程
關于中醫(yī)思維模式研究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