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1章 緒論 1.1 鋼結構的特點和應用 1.2 鋼結構的發(fā)展 1.3 鋼結構的結構形式 1.4 “鋼結構”課程的內容、特點和學習方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第2章 鋼結構的材料 2.1 鋼結構對鋼材性能的要求 2.2 鋼材的破壞形式 2.3 建筑鋼材的主要性能 2.4 影響鋼材性能的主要因素 2.5 鋼材的疲勞 2.6 復雜應力作用下鋼材的屈服條件 2.7 鋼的種類和鋼材的規(guī)格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第3章 鋼結構的設計方法 3.1 概述 3.2 容許應力設計法 3.3 概率設計法 3.4 概率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第4章 鋼結構的連接 4.1 鋼結構的連接方法 4.2 焊接連接基本知識 4.3 對接焊縫的構造與計算 4.4 角焊縫的構造與計算 4.5 焊接殘余應力和焊接殘余變形 4.6 螺栓連接的構造 4.7 普通螺栓連接的工作性能和計算 4.8 高強度螺栓連接的工作性能和計算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第5章 軸心受力構件 5.1 概述 5.2 軸心受力構件的強度和剛度 5.3 軸心受壓構件的整體穩(wěn)定 5.4 軸心受壓構件的局部穩(wěn)定 5.5 實腹式軸心受壓構件的截面設計 5.6 格構式軸心受壓構件的截面設計 5.7 軸心受壓柱柱頭的構造與計算 5.8 軸心受壓柱柱腳的構造與計算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第6章 受彎構件 6.1 受彎構件的類型和應用 6.2 梁的強度和剛度 6.3 單向受彎梁的整體穩(wěn)定 6.4 梁的局部穩(wěn)定和腹板加勁肋設計 6.5 型鋼梁的設計 6.6 組合梁的設計 6.7 梁腹板考慮屈曲后強度的設計 6.8 梁的拼接 6.9 次梁與主梁的連接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第7章 拉彎與壓彎構件 7.1 概述 7.2 拉彎構件和壓彎構件的強度和剛度 7.3 實腹式單向壓彎構件的整體穩(wěn)定 7.4 實腹式雙向壓彎、拉彎構件的強度和剛度 7.5 實腹式雙向壓彎構件的整體穩(wěn)定 7.6 實腹式壓彎構件的局部穩(wěn)定 7.7 壓彎構件的計算長度 7.8 實腹式壓彎構件的截面設計 7.9 格構式壓彎構件的截面設計 7.10 框架中梁與柱的連接 7.11 框架柱柱腳的構造與計算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第8章 鋼桁架與屋蓋結構 8.1 鋼桁架與屋蓋結構的組成及應用 8.2 屋蓋支撐 8.3 鋼屋架的設計 8.4 普通鋼屋架的設計實例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第9章 PKPM系列軟件——sTS設計鋼桁架 9.1 工程條件 9.2 平面建模 9.3 設計分析 9.4 繪制桁架施工圖 本章小結 思考題附錄鋼結構設計資料 附錄1 鋼材的強度設計值 附錄2 焊縫的強度設計值 附錄3 螺栓連接的強度設計值 附錄4 結構構件和連接的強度設計值折減系數 附錄5 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積 附錄6 螺栓、錨栓及栓釘規(guī)格 附錄7 鋼材和鋼鑄件的物理性能指標 附錄8 疲勞計算的構件和連接分類 附錄9 受彎構件撓度容許值 附錄10 梁的整體穩(wěn)定系數 附錄ll 柱的計算長度系數 附錄12 軸心受壓構件的穩(wěn)定系數 附錄13 熱軋等邊角鋼規(guī)格及截面特性(按GB/T 706—2008計算) 附錄14 熱軋不等邊角鋼規(guī)格及截面特性(按GB/T 706—2008計算) 附錄15 鋼材選用表 附錄16 熱軌普通工字鋼規(guī)格及截面特性(按GB/T 706—2008計算) 附錄17 熱軋普通槽鋼的規(guī)格及截面特性(按GB/T 706—2008計算) 附錄18 寬、中、窄翼緣H型鋼的規(guī)格及截面特性(按GB/T 11263—2010計算) 附錄19 剖分T型鋼的規(guī)格及截面特性(按GB/T 11263—2010計算) 附錄20 卷邊Z形冷彎薄壁型鋼的規(guī)格及截面特性 附表21 冷彎薄壁卷邊槽鋼的規(guī)格及截面特性 附錄22 幾種常用截面的回轉半徑近似值 附錄23 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Yx,Yy 附錄24 碳鋼焊條的型號及用途 附錄25 用于建筑鋼結構的低合金鋼焊條的型號及用途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