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一、我國歷史的主要特點
二、學習祖國歷史的重要意義
第一編 原始社會
第一章 原始社會
第一節(jié) 原始群
一、原始群前期
二、原始群后期
三、有關原始群的傳說
第二節(jié) 氏族公社
一、母系氏族公社
二、父系氏族公社
第二編 奴隸社會
第二章 夏 商
第一節(jié) 夏朝
一、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三、夏朝的滅亡
第二節(jié) 商朝
一、商朝的建立
二、社會經濟
三、文化藝術
四、商朝的滅亡
第三編(上) 封建領主制社會
第三章 西周 春秋 戰(zhàn)國
第一節(jié) 西周
一、西周的建立
二、貴族政治制度
三、封建領主制經濟
四、西周的滅亡
第二節(jié) 春秋
一、王室衰微五霸迭興
二、領主經濟解體 地主經濟萌芽
三、政在家門
第三節(jié) 戰(zhàn)國
一、各國的改革
二、封建地主經濟的發(fā)展
三、從諸侯稱雄到秦統(tǒng)一中國
第四節(jié) 西周、春秋、戰(zhàn)國文化
一、五經 三傳
二、諸子百家
三、文學
四、科學技術
五、三星堆文化
第三編(下) 封建地主制社會
第四章 秦漢
第一節(jié) 秦朝
一、建立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
二、鎮(zhèn)壓反動勢力
三、經略邊疆
四、秦末農民戰(zhàn)爭
第二節(jié) 西漢
一、西漢前期的“休養(yǎng)生息”
二、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
三、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四、民族關系的發(fā)展
五、西漢中后期的政治與社會
六、西漢末農民戰(zhàn)爭
第三節(jié) 東漢
一、加強封建專制體制
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三、民族關系的發(fā)展
四、宦官與朋黨
五、東漢末農民戰(zhàn)爭
第四節(jié) 秦漢文化
一、經學 哲學 宗教
二、文學 藝術
三、史學
四、科學技術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
第一節(jié) 三國西晉
一、魏、蜀、吳三國鼎立
二、三國的政治、經濟
三、西晉統(tǒng)一中國
四、西晉滅亡
第二節(jié) 東晉南朝
一、東晉偏安江南
二、東晉滅亡
三、南朝各代的更替
四、南朝社會經濟盼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十六國北朝
一、十六國的興亡
二、北魏的政治
三、北朝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四、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義
五、東魏、北齊 西魏、北周
第四節(jié) 魏晉南北朝文化
一、哲學 宗教
二、文學 藝術
三、史學地理學
四、科學技術
第六章 隋唐五代
第一節(jié) 隋朝
一、隋前期的政治
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三、隋末農民戰(zhàn)爭
第二節(jié) 唐朝
一、唐初的主要制度
二、貞觀之治
三、武則天主政
四、玄宗勵精政事
五、唐前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六、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
七、唐與外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八、安史之亂
九、唐后期的政局
十、唐后期社會經濟的變化
十一、唐末農民戰(zhàn)爭
第三節(jié) 五代十國、契丹(遼)
一、五代更替契丹興起
二、十國興亡
三、后周改革 北宋代周
第四節(jié) 隋唐五代文化
一、哲學 宗教
二、文學
三、藝術
四、史學 地理學
五、科學技術
第七章 宋遼金元
第一節(jié) 北宋遼西夏
一、北宋的中央集權
二、遼國的制度與宋、遼對峙
三、北宋與西夏的對峙
四、王安石變法
五、北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六、邊疆民族
七、金滅遼和北采
第二節(jié) 南宋金
一、南宋與金的和戰(zhàn)
二、金國的政治與經濟
三、南宋的社會經濟
四、南宋階級矛盾尖銳化
五、蒙古國的建立與金的滅亡
第三節(jié) 元朝
一、忽必烈滅南宋
二、“天下一家”政策
三、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四、中外關系
五、元朝中后期的腐朽統(tǒng)治
六、元末農民戰(zhàn)爭
第四節(jié) 宋遼金元文化
一、哲學 宗教
二、文學 藝術
三、史學
四、科學技術
第八章 明清(鴉片戰(zhàn)爭前)
第一節(jié) 明朝
一、制度與律令
二、“分封”與“靖難”
三、明初對邊疆地區(qū)的經營
四、明初的經濟與賦役制度
五、明中期社會矛盾的發(fā)展與張居正改革
六、明中后期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與資本主義萌芽
七、明朝的對外關系
八、滿族建國
九、明后期社會、政治矛盾尖銳
十、明末農民戰(zhàn)爭
第二節(jié) 清朝(鴉片戰(zhàn)爭前)
一、清帝入主中原
二、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礬固與發(fā)展
三、奠定疆域
四、政治、軍事制度
五、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六、清代中期各族人民起義
七、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第三節(jié) 明清(鴉片戰(zhàn)爭前)文化
一、哲學
二、文學
三、史學 地理學
四、圖書整理與編纂
五、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