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為《杜威中期著作》(1899—1924)第十二卷,包含杜威在1920年除《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書信》之外發(fā)表的所有文字。現(xiàn)代語言協(xié)會學術版本委員會認可文本。《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12卷1920)》包括約翰·杜威一部主要著作《哲學的改造》,它們大多來自杜威的旅行過程。1919年,他從哥倫比亞大學利用休假年啟程出發(fā)前往中國和日本,隨后其巡回演說和教學延長到兩年。對杜威個人來說,這段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成長時期。所以,他認為這次旅行是“最有趣的,從理智上來說,是我所做過的最富有成效的事情”。杜威的著作《哲學的改造》,是他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所作的八次演講的成果,是他“對現(xiàn)代精神在與傳統(tǒng)哲學進行對比的情況下進行評價”的嘗試。拉爾夫·羅斯在本卷導言中將《哲學的改造》描述成“一本激進的書,……一位溫文爾雅者所寫的好戰(zhàn)的書”。杜威在其中闡述了他的實用主義思想,即所謂的工具主義;而且,在《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12卷1920)》這本書中,他通過全面的攻擊,通過“將人引入到哲學之中。哲學現(xiàn)在還像是用大理石砌成墻而蓋起的房子,里面只有傳統(tǒng)的形式、本質、原型和現(xiàn)實,而沒有人類的活動”,從而引起了哲學的革命。對于杜威這位教育家和實用主義者來說,只有以科學為范式的人類智力的創(chuàng)造性行動,才能發(fā)現(xiàn)真的觀念;而那些觀念是“我們能夠吸收、確認、證實和檢驗的”。這種樂觀主義精神在《哲學的改造》中隨處可見;這本書與杜威具有種種開放的可能性世界保持一致,承認對人類奮斗進行觀察和思考,可以導致對生命是失望還是肯定的極大不同。杜威是在“五四”運動前夕到達中國的。他與政治領袖、學生、教授、商界人士以及宗教團體成員進行的交流,讓他禁不住說,“西方沒有什么東西看起來與之一樣,它就好像是在這個世界上還可以有青春的再現(xiàn)一樣”。的確,杜威在1920年期間從東方發(fā)回美國的有關中國政治與社會傳統(tǒng)的7篇論文,既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深邃心靈的活力,又展示了他的敏銳的觀察能力。在今天看來,這些論文向我們清楚地描述了:在日本對中國的霸權這個背景下,滿洲帝制的最后時光,歐洲對中國的瓜分和特權,以及中國后來拒絕接受《凡爾賽和約》,這些與遠東那時的動亂與變化具有驚人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