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游戲設計數(shù)字音頻技術(第6版)

數(shù)字音頻技術(第6版)

數(shù)字音頻技術(第6版)

定 價:¥168.00

作 者: (美)Ken C. Pohlmann 著,夏田 譯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計算機/網(wǎng)絡 圖形圖像 多媒體 游戲開發(fā)/多媒體/課件設計

ISBN: 9787115301758 出版時間: 2013-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89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數(shù)字音頻技術(第6版)》是數(shù)字音頻工程方面的權威指南,由業(yè)內(nèi)先驅(qū)美國音響工程協(xié)會高級會員肯·C·波爾曼(Ken C.Pohlmann)先生撰寫,現(xiàn)已更新至第6版。從書中你將獲得對數(shù)字音頻工具、技術和實戰(zhàn)的深入了解。全書用一種清晰實用的風格描述了當今音頻設備背后的各種技術。內(nèi)容涵蓋了從基本理論到最新技術發(fā)展前沿的方方面面,闡釋了如何運用數(shù)字轉換、處理、壓縮、存儲、流傳輸和播送等各種概念。有關藍光、語音編碼和低比特率編碼的新章節(jié)也包含在了這本暢銷指南的第6版中。

作者簡介

暫缺《數(shù)字音頻技術(第6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聲音與數(shù)字 
1.1 聲音的物理性質(zhì) 
1.1.1 聲壓級 
1.1.2 諧波 
1.2 數(shù)字基礎 
1.2.1 各種數(shù)制 
1.2.2 二進制 
1.2.3 二進制編碼 
1.2.4 加權二進制編碼 
1.2.5 無加權二進制編碼 
1.2.6 2的補數(shù) 
1.3 布爾代數(shù) 
1.4 模擬對數(shù)字 第2章 數(shù)字音頻基礎 
2.1 離散時間采樣 
2.2 采樣定理 
奈奎斯特頻率 
2.3 混疊 
2.4 量化 
2.4.1 信號-誤差比(Signal-to Error Ratio) 
2.4.2 量化誤差 
2.4.3 其他結構 
2.5 抖動(Dither) 
抖動的類型 第3章 數(shù)字音頻錄音 
3.1 脈沖編碼調(diào)制 
3.2 抖動發(fā)生器 
3.3 輸入低通濾波器 
3.4 采樣保持電路 
3.5 模擬-數(shù)字轉換器 
3.5.1 逐次漸進型A/D轉換器 
3.5.2 過采樣A/D轉換器 
3.6 錄音處理 
3.7 信道編碼 
3.7.1 簡單編碼 
3.7.2 群碼 
3.7.3 編碼的各種應用 第4章 數(shù)字音頻還音 
4.1 還音過程 
4.2 數(shù)字-模擬轉換器 
4.2.1 權電阻數(shù)字-模擬轉換器 
4.2.2 R-2R梯形數(shù)字-模擬轉換器 
4.2.3 過零失真 
4.2.4 高比特D/A轉換 
4.3 輸出采樣-保持電路 
4.4 輸出低通濾波器 
4.5 沖激響應 
4.6 數(shù)字濾波器 
FIR過采樣濾波器 
4.7 噪聲整形 
4.8 輸出處理 
4.9 其他編碼架構 
4.9.1 浮點系統(tǒng) 
4.9.2 塊浮點系統(tǒng) 
4.9.3 非均勻壓擴系統(tǒng) 
4.9.4 μ律和A律壓擴 
4.9.5 差分PCM系統(tǒng) 
4.9.6 預測差分編碼 
4.9.7 增量調(diào)制 
4.9.8 自適應增量調(diào)制 
4.9.9 壓擴預測增量調(diào)制 
4.9.10 自適應差分脈沖編碼調(diào)制 
4.10 時基校正 
4.10.1 時基抖動 
4.10.2 眼圖 
4.10.3 接口時基抖動和采樣時基抖動 
4.10.4 機械存儲媒體中的時基抖動 
4.10.5 數(shù)據(jù)傳輸中的時基抖動 
4.10.6 轉換器中的時基抖動 第5章 錯誤糾正 
5.1 錯誤的來源 
5.2 對錯誤的數(shù)量化 
5.3 錯誤糾正的目標 
5.4 錯誤檢測 
5.4.1 單比特奇偶校驗 
5.4.2 ISBN 
5.4.3 循環(huán)冗余校驗編碼 
5.5 糾錯編碼 
5.5.1 分組碼 
5.5.2 漢明碼 
5.5.3 卷積碼 
5.5.4 交織 
5.5.5 互交織 
5.6 里德-所羅門編碼 
5.7 互交織里德-所羅門編碼(CIRC) 
CIRC性能標準 
5.8 乘積碼 
5.9 錯誤隱藏 
5.9.1 內(nèi)插 
5.9.2 靜音 
5.9.3 復制 第6章 光盤媒體 
6.1 光學現(xiàn)象 
6.1.1 衍射 
6.1.2 光學系統(tǒng)的分辨率 
6.1.3 偏振 
6.2 光媒體的設計 
6.3 不可擦寫光媒體 
6.3.1 只讀光存儲 
6.3.2 只寫一次的光記錄 
6.4 可擦寫光媒體 
6.4.1 磁光記錄 
6.4.2 相變光記錄 
6.4.3 染料聚合物可擦除光記錄 
6.5 用于影院膠片的數(shù)字音頻 第7章 CD 
7.1 發(fā)展 
7.2 概述 
7.3 盤片設計 
7.3.1 盤片的光學技術規(guī)范 
7.3.2 數(shù)據(jù)編碼 
7.4 播放機的光學設計 
7.4.1 激光頭 
7.4.2 自動聚焦設計 
7.4.3 自動跟蹤設計 
7.4.4 單光束激光頭 
7.4.5 激光頭控制 
7.5 播放機的電氣設計 
7.5.1 EFM解調(diào)制 
7.5.2 錯誤檢測和糾正 
7.5.3 輸出處理 
7.6 子碼 
7.7 光盤制造 
7.7.1 預母盤處理 
7.7.2 母盤制作 
7.7.3 電鑄成型 
7.7.4 盤片復制 
7.8 其他可選的CD格式 
7.8.1 CD-ROM 
7.8.2 CD-R 
7.8.3 CD-RW 
7.8.4 CD-MO 
7.8.5 CD-i 
7.8.6 圖片CD 
7.8.7 CD+G和CD+MIDI 
7.8.8 CD-3 
7.8.9 視頻CD 
7.9 超級音頻CD 
7.9.1 光盤設計 
7.9.2 DSD調(diào)制 
7.9.3 DST無損編碼 
7.9.4 播放機設計 第8章 DVD 
8.1 發(fā)展與概述 
8.2 光盤設計 
8.2.1 光盤的光學規(guī)格 
8.2.2 光盤制造與播放 
8.2.3 光學播放 
8.3 數(shù)據(jù)編碼 
8.3.1 里德-所羅門乘積碼 
8.3.2 EFMPlus 調(diào)制 
8.4 通用盤片格式橋(Universal Disc Format Bridge,UDF Bridge) 
8.5 DVD-視頻 
8.5.1 DVD-視頻中的視頻編碼 
8.5.2 DVD-視頻中的音頻編碼 
8.5.3 DVD-視頻的播放功能 
8.5.4 DVD-視頻的編創(chuàng)(Authoring) 
8.5.5 為DVD-視頻開發(fā)人員準備的概要 
8.6 DVD-音頻 
8.6.1 DVD-音頻編碼和聲道選項 
8.6.2 DVD-音頻光盤內(nèi)容 
8.6.3 為DVD-音頻開發(fā)者準備的概要 
8.7 其他可選的DVD格式 
8.7.1 DVD-ROM 
8.7.2 DVD-R和DVD+R 
8.7.3 DVD-RW和DVD+RW 
8.7.4 DVD-RAM 
8.8 DVD內(nèi)容保護 
8.8.1 DVD-視頻的復制保護 
8.8.2 DVD-音頻的復制保護 
8.8.3 對可記錄媒體的內(nèi)容保護 
8.8.4 安全數(shù)字傳輸 
8.8.5 DVD水印 
8.9 HD DVD 第9章 藍光 
9.1 發(fā)展與概述 
9.2 光盤容量 
9.3 BD-ROM播放機的各種描述文件(Profiles) 
9.4 光盤設計 
光盤的光學規(guī)格 
9.5 光學拾取頭設計 
9.6 光盤制造 
9.7 BD-ROM規(guī)格 
9.8 音頻編解碼器 
9.9 視頻編解碼器 
9.10 調(diào)制和糾錯 
9.11 音頻-視頻的流格式和目錄 
9.12 藍光的UDF文件系統(tǒng) 
9.13 HDMV和BD-J應用編程模式 
9.14 藍光3D 
9.15 區(qū)域播放碼 
9.16 內(nèi)容保護 
9.17 藍光可記錄格式 
AVCHD格式 第10章 低比特率編碼:理論與評價 
10.1 感覺編碼 
10.2 心理聲學 
10.3 人耳的生理機能與臨界頻帶 
10.4 聽覺門限與遮蔽 
時域遮蔽 
10.5 心理聲學模型 
10.5.1 擴散函數(shù) 
10.5.2 純音度 
10.6 感覺編碼的基本原理 
10.7 時域與頻域中的感覺編碼 
10.7.1 子帶編碼 
10.7.2 變換編碼 
10.8 濾波器組 
10.8.1 正交鏡像濾波器 
10.8.2 混合濾波器 
10.8.3 多相濾波器 
10.8.4 MDCT 
10.9 多聲道編碼 
10.10 串聯(lián)的編解碼器 
10.11 頻譜帶復制 
10.12 感覺編碼的性能評價 
10.12.1 批判式聆聽 
10.12.2 聆聽測試的方法和標準 
10.12.3 聆聽測試的統(tǒng)計評估 
10.13 無損數(shù)據(jù)壓縮 
10.13.1 熵編碼 
10.13.2 音頻數(shù)據(jù)壓縮 第11章 低比特率編碼:編解碼器的設計 
11.1 早期的編解碼器 
11.2 MPEG-1音頻標準 
MPEG比特流格式 
11.3 MPEG-1層I 
MPEG-1層I實現(xiàn)的例子 
11.4 MPEG-1層II 
11.5 MPEG-1層III(MP3) 
11.5.1 MP3的比特分配與霍夫曼編碼 
11.5.2 MP3立體聲編碼 
11.5.3 MP3解碼器的優(yōu)化 
11.6 MPEG-1心理聲學模型1 
11.7 MPEG-1心理聲學模型2 
11.8 MPEG-2音頻標準 
11.9 MPEG-2 AAC 
11.9.1 AAC主描述文件 
11.9.2 AAC分配環(huán)路 
11.9.3 AAC時域噪聲整形 
11.9.4 AAC的各種技術和性能 
11.10 ATRAC編解碼器 
11.11 感覺音頻編碼(Perceptual Audio Coding,PAC)編解碼器 
11.12 AC3(Dolby Digital)編解碼器 
11.12.1 AC-3概述 
11.12.2 AC-3的工作原理 
11.12.3 AC-3的指數(shù)策略和比特分配 
11.12.4 AC-3多聲道編碼 
11.12.5 AC-3比特流和解碼器 
11.12.6 AC-3的各種應用和擴展 
11.13 DTS編解碼器 
11.14 Meridian無損打包 第12章 用于傳輸?shù)恼Z音編碼 
12.1 語音編碼的準則與概述 
12.2 波形編碼和聲源編碼 
12.3 人類語音 
12.4 聲源-濾波器模型 
12.5 通道、共振峰和正弦編解碼器 
12.6 預測語音編碼 
12.7 線性預測編碼 
12.8 碼激勵線性預測 
12.8.1 CELP編碼器和解碼器 
12.8.2 CELP碼本 
12.8.3 矢量量化 
12.8.4 CELP編解碼器的一些例子 
12.9 可伸縮語音編碼 
G.729.1與MPEG-4可伸縮編解碼器 
12.10 帶寬擴展 
12.11 回聲消除 
話音活動檢測 
12.12 變比特率 
12.13 語音識別 
12.14 Speex編解碼器 
12.15 語音編解碼器的定量化性能 
12.16 語音編碼標準 第13章 音頻互連 
13.1 音頻接口 
13.2 SDIF-2互連 
13.3 AES3(AES/EBU)專業(yè)接口 
13.3.1 AES3的幀結構 
13.3.2 AES3通道狀態(tài)塊 
13.3.3 AES3實現(xiàn) 
13.4 AES10(MADI)多聲道接口 
13.5 S/PDIF消費級互連 
串行復制管理系統(tǒng) 
13.6 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HDMI)和DisplayPort 
13.7 音樂設備數(shù)字化接口(MIDI) 
13.8 AES11數(shù)字音頻參考信號 
13.9 AES18用戶數(shù)據(jù)通道 
13.10 對音頻設備進行控制的AES24 
13.11 采樣速率轉換器 
13.12 光纜互連 
13.12.1 光纖線纜 
13.12.2 連接與安裝 
13.12.3 設計示例 第14章 個人計算機音頻 
14.1 PC總線與接口 
IEEE 1394(火線) 
14.2 數(shù)字傳輸內(nèi)容保護(DTCP) 
14.3 通用串行總線(USB) 
14.4 聲卡與板載音頻 
14.4.1 音樂合成 
14.4.2 環(huán)繞聲處理 
14.4.3 音頻編解碼器'97(Audio Codec'97,AC'97) 
14.5 高清晰度音頻(HD Audio) 
14.6 Windows DirectX API 
14.7 文件格式 
14.7.1 WAV和BWF 
14.7.2 MP3、AIFF、QuickTime和其他文件格式 
14.8 開放媒體框架交換(OMFI) 
14.9 高級編創(chuàng)格式(AAF) 
14.10 素材交換格式(MXF) 
14.11 AES31 
14.12 數(shù)字音頻提取 
14.13 閃存 
14.14 硬盤驅(qū)動器 
14.14.1 磁性記錄 
14.14.2 硬盤設計 
14.15 數(shù)字音頻工作站 
14.15.1 音頻軟件應用程序 
14.15.2 專業(yè)應用 
14.15.3 用于視頻工作站的音頻 第15章 電信與互聯(lián)網(wǎng)音頻 
15.1 電話服務 
15.1.1 ISDN 
15.1.2 非對稱數(shù)字用戶線(ADSL) 
15.2 蜂窩移動通信 
15.3 網(wǎng)絡和文件傳輸 
15.3.1 以太網(wǎng) 
15.3.2 異步傳輸模式(ATM) 
15.3.3 藍牙 
15.3.4 IEEE 802.11無線局域網(wǎng)(Wi-Fi) 
15.3.5 媒體網(wǎng)(MediaNet) 
15.4 互聯(lián)網(wǎng)音頻 
15.4.1 因特網(wǎng)話音(VoIP) 
15.4.2 數(shù)字版權管理 
15.4.3 音頻加密 
15.4.4 音頻水印 
15.4.5 音頻指紋 
15.5 音頻的流傳輸 
15.5.1 用于流傳輸從G2音樂編解碼器 
15.5.2 音頻網(wǎng)播 
15.6 MPEG-4音頻標準 
15.6.1 MPEG-4的交互性 
15.6.2 MPEG-4音頻編碼 
15.6.3 MPEG-4版本 
15.6.4 MPEG-4編碼工具 
15.7 MPEG-7標準 第16章 數(shù)字廣播與電視 
16.1 衛(wèi)星通信 
直播衛(wèi)星 
16.2 數(shù)字音頻無線電廣播 
16.2.1 數(shù)字音頻播送 
16.2.2 頻率空間 
16.2.3 數(shù)據(jù)壓縮 
16.2.4 技術上需要考慮的事項 
16.3 Eureka 147寬帶數(shù)字廣播 
16.4 帶內(nèi)數(shù)字廣播 
16.5 高音質(zhì)廣播(HD Radio) 
16.5.1 高音質(zhì)廣播FM-IBOC 
16.5.2 高音質(zhì)廣播AM-IBOC 
16.6 直播衛(wèi)星廣播 
Sirius XM廣播公司 
16.7 數(shù)字電視(DTV) 
數(shù)字電視與ATSC概述 
16.8 視頻數(shù)據(jù)壓縮 
16.9 MPEG-1和MPEG-2視頻編碼 
16.9.1 MPEG-1視頻標準 
16.9.2 MPEG-2視頻標準 
16.10 ATSC數(shù)字電視 
16.10.1 ATSC顯示格式和技術規(guī)格 
16.10.2 DTV實現(xiàn) 第17章 數(shù)字信號處理 
17.1 數(shù)字信號處理基礎 
DSP應用 
17.2 離散系統(tǒng) 
17.2.1 線性與時不變性 
17.2.2 沖激響應與卷積 
17.2.3 復數(shù) 
17.3 數(shù)學變換 
17.4 單位圓與收斂域 
17.4.1 極點與零點 
17.4.2 DSP元件 
17.5 數(shù)字濾波器 
17.5.1 FIR濾波器 
17.5.2 IIR濾波器 
17.5.3 濾波器應用 
17.6 誤差的來源和數(shù)字抖動 
17.7 DSP集成電路 
17.7.1 處理器體系結構 
17.7.2 定點與浮點 
17.8 DSP編程 
17.8.1 濾波器編程 
17.8.2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代碼 
17.8.3 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的代碼 
17.8.4 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公司的SHARC代碼 
17.9 專門的DSP應用 
17.9.1 數(shù)字延時效果 
17.9.2 數(shù)字混響 
17.9.3 數(shù)字調(diào)音臺 
17.9.4 揚聲器校正 
17.9.5 噪聲移除 第18章 Σ-轉換與噪聲整形 
18.1 Σ-轉換 
18.1.1 調(diào)制 
18.1.2 Σ-調(diào)制 
18.1.3 對一階Σ-調(diào)制器的分析 
18.1.4 高階噪聲整形 
18.2 空閑音和有限周波 
18.3 使用二階噪聲整形的1比特D/A轉換 
18.4 帶有三階噪聲整形的多比特D/A轉換器 
18.5 帶有準四階噪聲整形的多比特D/A轉換 
18.6 Σ- A/D調(diào)制器 
18.6.1 Σ- A/D調(diào)制器概述 
18.6.2 數(shù)字濾波和抽取 
18.7 Σ- A/D轉換器芯片 
18.8 Σ- D/A轉換器芯片 
18.9 Σ- A/D-D/A轉換器芯片 
18.10 對非過采樣的量化噪聲進行噪聲整形 
18.10.1 心理聲學優(yōu)化的噪聲整形 
18.10.2 埋置數(shù)據(jù)技術 附錄 采樣定理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