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輻射的科學基礎及應用》開篇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王炳忠研究員論述了地面紫外輻射的分布、影響因素和測定方法,隨后從紫外輻射的定義、分類和波段劃分出發(fā),詳細介紹了常用名詞術語和基本定理,紫外輻射的測量方法、測量原理和測量儀器,紫外輻射的計量基標準等。光譜輻射照度是一切紫外輻射度量值溯源的源頭,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代彩紅博士專題論述了紫外輻射的計量基標準、量值溯源和國際等效性;近年來國際上光生物學和光化學發(fā)展極為迅速,本書也將紫外輻射光生物和光化學效應作為重點內容之一進行了專題討論。內容包括紫外輻射對人類皮膚、免疫系統(tǒng)、眼睛、細胞NDA的影響、紫外損傷的防護以及在臨床醫(yī)學中的應用;另外專題論述了紫外輻射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以及我國在植物光生物學和光化學方面取得的進展;人工紫外光源是研究光生物和光化學效應的基礎,本書對這些儀器的工作原理、組成結構、光譜特性、注意事項和安全標準進行了討論,參照了相關的國內外標準,能夠幫助讀者更加安全有效地使用紫外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