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心理學劍橋司法心理學手冊

劍橋司法心理學手冊

劍橋司法心理學手冊

定 價:¥78.00

作 者: 馬皚,劉建波 等 譯 (英)詹妮弗·M.布朗(Jennifer M.Brown),(英)伊麗莎白·A.坎貝爾(Elizabeth A.Campbell) 編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ISBN: 9787562045694 出版時間: 2013-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3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劍橋司法心理學手冊》探討了法律心理學中最核心的分支——司法心理學中的有關問題,它不是一本傳統(tǒng)上的學術專著,但它確實是一本優(yōu)秀的法律心理學書籍。之所以優(yōu)秀,首先是它涵蓋眾多本領域相關問題,讓讀者了解了司法心理學的邊界,看到了心理學在司法中的價值。本書共涉及了司法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近100個主題,包括理論的、方法的以及實踐上的,其中有許多在中國的研究者看來是全新的。在這些研究主題中,包括我們過去所熟知并已有很多研究的主題,比如暴力罪犯矯治、犯罪心理畫像、審訊心理以及生理心理測試技術等;但更多主題是我們以往并未接觸或很少接觸的,比如成人育兒能力的評估、層面理論研究、治療性法學以及民事司法心理等。其次,作為一本優(yōu)秀的研究手船,它的作者匯聚了全英法律心理學領域內的一些代表人物,他們分別對自己有過專門研究的主題進行介紹與評述。在《劍橋司法心理學手冊》中,確實不乏一些領軍人物,比如審訊心理領域的G.H.古德瓊森(G.H. Gud jonsson)、犯罪心理畫像領域的大衛(wèi)·坎特(David Canter),以及《劍橋司法心理學手冊》的主編詹妮弗.M.布朗(Jennifer M. Brown)和伊麗莎白.A.坎貝爾(Elizabeth A. Campbell)等,都是英國當前法律心理學學術研究和實踐工作的學科、學術帶頭人。可以說,這本手冊承載了當代英國法律心理學家們的思想和行動,特別有助于中國的法律心理學工作者在開拓眼界的同時,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領域,發(fā)現(xiàn)更多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最后,作為一本優(yōu)秀的研究手冊,它真正起到了指南的作用,甚至發(fā)揮了類似于詞典的效果。雖然每位作者不可能將涉及的每個問題都深入細致地進行闡述,只能做到對相關問題的概括說明,但嚴謹?shù)挠薪o我們留有大量的參考文獻,為我們提供了充分了解每一個具體研究的發(fā)展脈絡、理論背景、方法運用和實踐應用等狀況的途徑。

作者簡介

暫缺《劍橋司法心理學手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理論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心理學理論基礎
1.1 司法心理學中的行動系統(tǒng)理論應用
1.2 青少年犯罪
1.3 從發(fā)展的角度審視犯罪行為
1.4 進化心理學的視角
1.5 證人記憶心理學
1.6 層面元理論
1.7 頭部創(chuàng)傷和犯罪
1.8 偵查決策的心理學基礎
1.9 偵查心理學
1.10 人格理論與犯罪
1.11 司法心理學研究中的實用傾向
1.12 性犯罪人
1.13 社會心理學理論在司法心理學中的應用
1.14 改變理論
1.15 治療性法學
1.16 暴力犯罪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犯罪人的個人敘述
2.2 以層面理論進行研究設計
2.3 解釋數(shù)據(jù)的內涵:司法心理學研究的多維尺度法
2.4 系統(tǒng)干預的評價
2.5 獄內犯罪行為矯治評估
2.6 司法實踐中的質性研究方法
2.7 隨機控制實驗設計
2.8 穩(wěn)妥轉變及其臨床顯著性
第二編 實踐及方法運用
第三章 評估
3.1 性虐待兒童受害者評估
3.2 證人陳述可信度評估
3.3 犯罪模式分析
3.4 青少年暴力風險評估
3.5 證人證言及可信度評估
3.6 虛假記憶
3.7 智障與犯罪
3.8 審訊中的受暗示性與虛假供述
3.9 調查詢問方法及評估
3.10 心理健康評估
3.11 精神障礙犯罪人
3.12 記憶準確性
3.13 犯罪心理畫像
3.14 成人育兒能力評估
3.15 假釋決策
3.16 人格與犯罪
3.17 司法背景下的人格障礙分類
3.18 心理生理測謊技術
3.19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
3.20 精神病態(tài)
3.21 成人的風險及危險性評估
3.22 性犯罪評估
3.23 陳述有效性分析
3.24 青少年與成人的自殺風險評估
3.25 弱勢成人的能力評估及保護
第四章 干預
4.1 兒童性虐待及干預
4.2 恢復性司法的臨床相關問題
4.3 危機談判
4.4 育兒計劃
4.5 犯罪預防
4.6 罪犯干預項目
4.7 毒品和酒精干預中的恢復與復原
4.8 罪犯矯治
4.9 風險管理
4.10 獄內自殺干預
4.11 治療性團體
4.12 性犯罪人的矯治
4.13 暴力罪犯矯治
第五章 專業(yè)實踐
5.1 專業(yè)人員的品德操守
5.2 多樣性、平等性與人權
5.3 民事案件中的專家證人
5.4 刑事案件中的心理學專家證人
5.5 司法心理學的專業(yè)培訓和教育
第三編 專題研究
第六章 心理學與犯罪行為
6.1 人室盜竊:實驗方法和理論基礎
6.2 犯罪生涯
6.3 審訊中的人際欺騙識別
6.4 家庭暴力
6.5 種族滅絕
6.6 仇恨犯罪
6.7 因特網(wǎng)性犯罪
6.8 謀殺:法學、心理學及偵查學視角
6.9 搶劫
6.10 性侵犯
6.11 性幻想與性犯罪
6.12 跟蹤
6.13 恐怖主義研究:現(xiàn)存的問題與爭議
第七章 心理學與民事行為
7.1 工作相關壓力的評估與報告
7.2 庇護尋求者與難民
7.3 民事案件中的同意能力及評估
7.4 歧視與就業(yè)法庭
7.5 人身傷害
第八章 其他司法問題
8.1 縱火罪
8.2 獄內欺凌
8.3 童子兵心理問題
8.4 犯罪預防
8.5 槍支、槍擊與犯罪
8.6 人質劫持:效果、應對和調節(jié)
8.7 催眠
8.8 陪審團決策
8.9 詐病:理論與方法
8.10 孟喬森代理綜合癥
8.11 警察職業(yè)文化
8.12 警察和獄警的職業(yè)壓力
8.13 性騷擾
8.14 臥底警察和心理壓力
8.15 被害人學
8.16 兒童猝死綜合癥或明顯的生命威脅事件
主題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