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版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性理學及其分系
二、死理向活理的轉化
三、理氣四端七情之辨
四、中韓性理學之互動
附:中韓性理學互動的對話
第二章 立太極與立人極
一、《朱子書節(jié)要》與《退溪書節(jié)要》
二、《圣學十圖》與《啟蒙傳疑》
三、內圣外王與求賢圖治
四、心性體用與人性物性
五、性世界與情世界
第三章 理氣與“四七”的邏輯結構
一、理、氣、五行的范疇體系
二、“四七”、心、善惡的范疇演變
第四章 身心與自然
一、人與自然
二、體、性、心
三、心性與意情
第五章 心知、窮理、踐行
一、心的內涵與功能
二、格致與窮理
三、知行相互發(fā)明
第六章 動靜、死活、變化
一、理的動與靜
二、死理與活理
三、合與分
四、變與化
第七章 常變數(shù)與交變易
一、義理與象數(shù)
二、常數(shù)與變數(shù)
三、變易與交易
四、求卦之法與四象變數(shù)
五、地位與影響
第八章 理與數(shù)思維
一、理數(shù)之學
二、對待行合與流行次第
三、陰陽變易與體用一源
第九章 義理與功利價值
一、人的價值與層次
二、義理價值與功利價值
三、理一分殊與天人合一
第十章 道心與人心
一、道心與性命
二、人心與形氣
三、道心與人心的對待融合
第十一章 理欲、居敬和涵養(yǎng)
一、天理與人欲
二、公私與義利
三、持敬與涵養(yǎng)
四、修己與正誠
第十二章 孝悌忠信與仁民愛物
一、道與德
二、孝悌與忠信
三、正家與為政
四、仁愛與仁政
五、愛之理與心之德
第十三章 教育目的、階段和方法
一、明人倫與適躬行
二、小學與大學教育
三、教學方法
四、古代與現(xiàn)代教育
第十四章 學思、體察和新故
一、學習與思考
二、讀書與體察
三、漸進與貪多
四、虛心與驕傲
五、溫故與知新
關鍵詞索引
人名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