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故事》以輕松活潑的文筆講述了曾國藩的一生:如何從農村走出來,如何十年七遷,如何帶兵打仗、成為中興名臣,最后為何被罵為賣國賊、憂郁而終。曾國藩一生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不同的時期有他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社會理想,顯著影響著他的人生軌跡。一、求學27年(1811~1838)曾國藩出生于湖南農村一個小地主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祖父、父親深受耕讀傳家的影響,因此曾國藩7歲開始讀書,啟蒙老師就是他父親。27歲考中進士。二、京官14年(1839~1852)曾國藩從湖南農村走進北京城,幾乎沒有任何背景,但他的官卻升得很快:28歲入翰林院,29歲定為從七品,32至36歲由從七品驟升至從二品,五年之間連升十級。難怪他得意地說:“(湖南)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三、鎮(zhèn)壓太平天國12年(1853~1864)曾國藩在長沙練兵時被綠營兵迫殺過;連續(xù)吃了幾個敗仗,跳水自殺過;坐困江西時,局勢絕望,連如何死法都想好了;在祁門大營,有五次差點被太平軍攻破營壘,而他身邊只有兩千護衛(wèi)。經歷了這些生生死死,他終于當上了兩江總督,手握江南四省軍政大權,最后將轟轟烈烈的天平天國運動鎮(zhèn)壓下去。四、生命最后8年(1864~1872)這個階段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鎮(zhèn)壓捻軍;二是處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因天津教案被罵為賣國賊,精神上異常痛苦,一年八個月后就死了。最后的頭銜和官職是: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兩江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