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歷來是動員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光輝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反復告誡我們:“必須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就會被種種資本主義勢力所侵蝕腐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愛國主義教育。1994年8月,黨中央批準印發(fā)了中宣部擬定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毒V要》頒布幾年來,愛國主義教育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形成了聲勢,掀起了高潮,取得了顯著成效。知我中華、愛我中華、興我中華,已成為億萬人民的自覺行動。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為實現(xiàn)跨世紀宏偉目標不懈努力的過程中,在經濟體制發(fā)生根本轉變、人們思想觀念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愛國主義教育在振奮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的要求,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認認真真地加以落實。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使愛國主義精神潛移默化,入腦入心。實踐證明,組織各種活動特別是利用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紀念建筑物以及其他歷史遺址、遺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繼推出百部愛國主義影片、百種愛國主義圖書后,經過鄭重遴選,在喜迎香港回歸祖國之際,中宣部又公布了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以此影響和帶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入開展。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上下五千年,濃縮了中華民族古老而又年輕的燦爛文明;縱橫遍神州,展開了一幅華夏兒女奮發(fā)進取的壯麗畫卷。一樁樁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一個個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在中華兒女心中樹起了一座座不可磨滅的精神豐碑。-從河姆渡到黃帝陵,從莫高窟盛唐遺韻到八達嶺巍巍長城,這類以古代史實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基地告訴人們,我們的祖先披荊斬棘,歷盡艱辛,開墾神州亙古荒原,創(chuàng)立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為整個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