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導論
一、農村改革與認識農村社會
二、中國農村社區(qū)研究
三、本書內容架構
第一章 招遠市與李家村概述
一、“中國金都”招遠
二、“文明”李家村
第二章 生產
一、種植業(yè)
1.常規(guī)作物種植
2.特色種植——紅富士蘋果
二、規(guī)模養(yǎng)殖業(yè)
三、其他兼業(yè)
1.開商店
2.掮客
3.炒股
4.開出租
5.司儀、算命、看風水
四、農村勞動力流動
1.勞動力外出的狀況與邏輯
2.勞動力回流的狀況與邏輯
3.“鐘擺”的邏輯
4.農村勞動力流動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本章摘要
第三章 消費
一、消費差異
1.生命階段與消費
2.經濟條件與消費
3.性別與消費
4.性格與消費
二、高價婚姻支付
1.高價婚姻支付現象
2.男方婚姻支付的已有解析
3.“社會心理均衡”視角下的男方婚姻支付
本章摘要
第四章 婚姻、家庭與親屬關系
一、性觀念與性實踐
1.性服務者
2.婚前性行為
3.喪偶者的“搭伙居”
4.混亂的男女關系
二、離婚的邏輯
三、復雜的家庭關系
1.女性的地位
2.親子軸
3.代際關系
4.家庭中的矛盾
四、“新居制”
1.“新居制”現象
2.“新居制”的產生機制
3.“新居制”的影響
五、親屬關系
1.親屬關系取向
2.親屬關系在當前社會中的作用
本章摘要
第五章 社會分化與群體人格
一、職業(yè)群體
1.外出務工者——城市與農村的邊緣人
2.農業(yè)種植者——閑適一族
3.規(guī)模養(yǎng)殖者——新興的財富階層
4.經商者
5.公職人員與退休人員
6.村干部
二、年齡組
1.與祖父母相依相戀的嬰幼兒
2.有很強成就動機的學生一族
3.在外闖蕩與享受青春的未婚年輕人
4.幸福的已婚青年
5.有兒子與沒有兒子的中年父母
6.完成人生大事的“老人”群體
三、社會分層
1.社會分層的復雜性
2.社會分層與村民地位的變化
本章摘要
第六章 政治
一、村委會選舉
二、公共物品的供給
1.公共物品的供給現狀
2.窘困的集體經濟
3.村民的行動策略
4.心理機制
三、沖突及其解決
1.人性與沖突
2.沖突的發(fā)生與解決
四、社會的整合
1.以親屬關系為基礎的社會整合
2.地方組織與社會整合
3.市場經濟與社會整合
本章摘要
第七章 社會保障
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
三、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
四、五保戶制度
本章摘要
第八章 民間信仰與實踐
一、風水
1.陽宅的風水
2.陰宅的風水
二、祖先崇拜
1.靈魂與陰間的觀念
2.祖先崇拜的形式
3.祖先崇拜的意義
三、其他信仰
四、專門人士
1.算卦家族
2.儀式專門人士——李文鋒
五、由“燒五七”儀式說開來
1.陰宅的風水與農耕地
2.修墳、豎碑的流行與意義
3.冥品的豐富性
4.擺祭的變遷
5.儀式過程
6.與當事者和主持人討論儀式
六、討論:儀式的復興
本章摘要
結論
一、變的方面
二、不變的方面
三、變與不變的機制
附錄一 一家人的田野
附錄二 關于實行新農保家庭聯(lián)動機制調查摸底情況公示
附錄三 招遠市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政策調整須知
附錄四 李家村計劃生育村規(guī)民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