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和《淮南子》是中國學術思想史上兩部重要的著作,兩書兼去百家之長、盡棄百家之短,從內容上而言包羅萬象,兼綜儒墨道法等學派,但從思想旨趣而言,又難以盡歸一家。故以其“雜”而傳于后世。牟鐘鑒編著的《與思想研究》并不以“雜”來界定兩書,而是因“容”來標榜其思維成果?!杜c思想研究》把《呂氏春秋》與《淮南子》一并研究是一個創(chuàng)舉,認為兩書之間有著前后相繼、一以貫之的關系。首先,兩書的主導思想都是道家,從學派歸屬而言當屬秦漢道家;其次,兩書同處于為統(tǒng)一的封建帝國確立統(tǒng)治思想的準備時期,《淮南子》則是以《呂氏春秋》為藍本而寫成的,不過,由于時間的發(fā)展和兩者社會思想文化背景上的差異,《淮南子》顯得更為豐富和系統(tǒng)。再次,兩書都以道家為底色,吸收了儒學的成果,而這種儒道互補是理解中國人性格的關鍵。最后,兩書的風格影響了魏晉玄學,而其思維成果則影響了宋明理學,包括向我們今人提供的具有道家色彩的精神財富如包容精神、超邁風度、辯證思維、自然哲學、個體意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