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戲林求是——話劇藝術評論
大師經典探幽
中國戲劇經典該說
曹禺后期劇作淺探
曹禺戲劇的生命力
曹禺從這里走向大師
論曹禺的局限與戲劇創(chuàng)作
田漢研究管見
在“二元”矛盾中完善自我——田漢初探
《關漢卿》的意義
老舍話劇創(chuàng)作的里程碑——《龍須溝》
演劇學派研究
北京任意演劇學派的形成和發(fā)展
焦菊隱與北京人藝演劇學派
焦菊隱對發(fā)展中國話劇舞臺藝術的重大貢獻
繼承、發(fā)展焦菊隱的話劇民族化理論體系
于是之演劇思想漫議
北京人藝何日再度輝煌
史論著作評說
《苦悶的靈魂——曹禺訪談錄》序
探尋曹禺心靈世界的奧秘——讀《曹禺評傳》
《北京人藝論》序
集大成·立新意·修信使——評《中國當代戲劇史稿》
對中國當代話劇命運的思考——讀《當代中外比較戲劇史論》
溫故知新 探索前進——評《新中國話劇文學概觀》
為探求真理而修史——評介《中國當代戲劇文學史》
《中國當代話劇論稿》評說
一部新型的規(guī)模宏大的話劇史
“'話劇/戲曲'話語”的創(chuàng)建
《現代戲劇作家風格論稿》
當代戲劇芻議
戲劇本體的解放——關于20世紀80年代“戲劇觀”的爭鳴
近三十年中國話劇印象
保、捷戲劇印象記
風雨劇壇驚魂錄——讀關于“杜高檔案”的兩本書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會念王正同志
讀《話劇民族化與舊劇現代化》的一點體會
下篇:文山探寶——編輯生涯記事
父親的熏陶
童年的夢
第一次看《雷雨》
在美麗的珞珈山上
走進戲劇王國
千里姻緣一“戲”牽
“樣板戲”錯了不能改
重建中國戲劇出版社
再版老一輩劇作家的選集
曹禺·田本相·我
一位可敬的學者
《曹禺文集》編輯始末
曹禺問:“我是哪一級的干部?”
編輯、研究郭沫若史劇
田漢·于伶·吳祖光
主編《世界經典戲劇全集·中國卷》
我與北京人藝
焦菊隱及《的舞臺藝術》
主編《焦菊隱論導演藝術》
林兆華
于是之說:“我不是大師!”
《論北京人藝演劇學派》
蘇民·趙韞如·呂恩
陳瘦竹及《戲劇理論文集》
三部大型戲劇史的誕生
“戲劇文化探索叢書”的遭遇
余秋雨求“救命”
“第一屆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
“中國話劇文學研究會”
出訪東歐三國
告別中國戲劇出版社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