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武器工業(yè)反輻射導彈對抗技術

反輻射導彈對抗技術

反輻射導彈對抗技術

定 價:¥82.00

作 者: 曲長文,蘇峰,李炳榮 等著
出版社: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18084962 出版時間: 2012-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2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雷達作為防空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生存能力直接影響防空系統(tǒng)作戰(zhàn)效能的發(fā)揮。反輻射導彈作為一種以雷達為主要攻擊目標的殺傷武器,對雷達乃至現(xiàn)代防空系統(tǒng)構成嚴重威脅。反輻射導彈及反輻射導彈對抗已成為空襲與防空對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面對反輻射導彈的威脅,提高防空系統(tǒng)的反輻射導彈對抗能力將是關系到防空系統(tǒng)生死存亡的問題?!斗摧椛鋵棇辜夹g》從雷達反電子偵察技術、告警技術、干擾技術和攔截技術4個方面,全面系統(tǒng)地討論了反輻射導彈對抗技術。雷達反電子偵察技術主要包括低截獲概率雷達和雙(多)基地雷達技術;告警技術主要包括告警雷達、紅外告警及紫外告警技術;干擾技術主要包括有源誘偏和引信干擾技術,有源誘偏是針對反輻射導彈被動雷達導引頭的角度欺騙干擾,引信干擾是針對反輻射導彈引信實施的有源干擾和無源干擾;攔截技術措施主要包括由防空導彈、高炮等火力及相關新概念武器摧毀來襲的反輻射導彈?!斗摧椛鋵棇辜夹g》可作為相關人員從總體角度學習反輻射導彈對抗技術的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作者簡介

暫缺《反輻射導彈對抗技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反輻射導彈的作用
1.2 反輻射導彈對抗的技術措施
第2章 反輻射導彈及使用
2.1 反輻射導彈的發(fā)展歷程
2.2 反輻射導彈的特點
2.3 反輻射導彈的組成
2.4 機載反輻射導彈武器系統(tǒng)
2.5 反輻射導彈使用方式
2.5.1 “哈姆”反輻射導彈使用方式
2.5.2 “阿拉姆”反輻射導彈使用方式
2.5.3 現(xiàn)代反輻射導彈使用方式
2.6 反輻射導彈發(fā)射方式
2.6.1 發(fā)射限制條件
2.6.2 直接對準發(fā)射方式
2.6.3 非對準發(fā)射方式
2.7 反輻射導彈使用過程
第3章 雷達反電子偵察技術
3.1 低截獲概率雷達
3.1.1 低截獲概率雷達發(fā)展概況
3.1.2 低截獲概率雷達基本原理
3.1.3 低截獲概率雷達的關鍵技術
3.2 雙(多)基地雷達
3.2.1 雙(多)基地雷達概念
3.2.2 雙基地雷達定位方法
3.2.3 雙基地雷達方程
3.2.4 雙基地雷達關鍵技術
第4章 反輻射導彈告警技術
4.1 導彈逼近告警系統(tǒng)
4.2 反輻射導彈的雷達散射及回波特性
4.2.1 反輻射導彈散射特性
4.2.2 反輻射導彈速度特性
4.2.3 反輻射導彈雷達回波信號
4.3 告警雷達技術
4.3.1 多普勒頻移及相參處理
4.3.2 回波的頻譜及匹配濾波器
4.3.3 動目標顯示雷達
4.3.4 自適應動目標顯示雷達
4.3.5 動目標檢測雷達
4.3.6 脈沖多普勒雷達
4.3.7 反輻射導彈告警雷達技術探討
4.4 紅外告警技術
4.4.1 紅外輻射的大氣傳輸特性
4.4.2 背景及目標紅外輻射特性
4.4.3 紅外探測器
4.4.4 紅外告警系統(tǒng)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4.4.5 紅外告警系統(tǒng)的作用距離
4.4.6 紅外告警的關鍵技術和發(fā)展趨勢
4.5 紫外告警技術
4.5.1 紫外輻射的大氣傳輸特性
4.5.2 背景及目標紫外輻射
4.5.3 紫外探測器
4.5.4 紫外告警系統(tǒng)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4.6 光電綜合告警系統(tǒng)
4.7 反輻射導彈綜合告警系統(tǒng)
第5章 有源誘偏反輻射導彈技術
5.1 反輻射導彈有源誘餌
5.2 被動雷達導引頭
5.2.1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功能及組成
5.2.2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測向技術
5.2.3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特點和局限性
5.3 有源誘偏反輻射導彈原理
5.3.1 多點源有源誘偏系統(tǒng)誘偏反輻射導彈原理
5.3.2 多點源有源誘偏系統(tǒng)誘偏反輻射導彈過程
5.4 反輻射導彈在誘偏干擾下的動態(tài)飛行過程
5.5 兩點源有源誘偏系統(tǒng)誘偏反輻射導彈分析
5.6 兩點源間距的選擇
5.6.1 兩點源的最佳距離
5.6.2 兩點源間距的上下限
5.6.3 反輻射導彈性能參數(shù)對誘騙效果的影響
5.6.4 反輻射導彈可修正距離分析
5.7 有源誘偏系統(tǒng)的要求及設計
5.7.1 有源誘偏反輻射導彈的條件
5.7.2 有源誘偏系統(tǒng)設計
第6章 對反輻射導彈引信的干擾
6.1 引信概述
6.1.1 引信的功能及組成
6.1.2 引信的作用過程
6.1.3 引信的類型
6.2 激光引信
6.2.1 激光的特點
6.2.2 激光引信的特點
6.2.3 激光測距原理
6.2.4 激光引信的組成
6.2.5 激光引信的光學系統(tǒng)
6.2.6 激光引信的定距機制
6.2.7 激光引信的作用距離
6.3 對反輻射導彈激光引信的干擾
6.3.1 激光引信對抗概述
6.3.2 激光告警
6.3.3 高重頻激光距離欺騙干擾技術
6.3.4 激光致盲干擾技術
6.3.5 激光無源干擾技術
6.3.6 對反輻射導彈激光引信的干擾措施
第7章 攔截反輻射導彈的殺傷武器
7.1 防空系統(tǒng)
7.1.1 防空分類
7.1.2 防空系統(tǒng)的組成
7.1.3 防空武器系統(tǒng)
7.2 防空武器系統(tǒng)摧毀反輻射導彈
7.2.1 空襲編隊及其分布
7.2.2 攔截反輻射導彈的防空武器系統(tǒng)
7.3 超近程高炮武器系統(tǒng)
7.3.1 “密集陣”系統(tǒng)發(fā)展歷程
7.3.2 “密集陣”系統(tǒng)主要技術性能及特點
7.3.3 “密集陣”系統(tǒng)組成
7.3.4 超近程高炮武器系統(tǒng)的局限性和優(yōu)勢
7.4 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
7.4.1 防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概述
7.4.2 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概述
7.4.3 防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作戰(zhàn)過程及組成
7.4.4 防空導彈
7.4.5 目標探測系統(tǒng)
7.4.6 地面制導系統(tǒng)
7.4.7 指揮控制系統(tǒng)
7.4.8 發(fā)射系統(tǒng)
7.4.9 支援保障設備
7.5 超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
7.5.1 便攜式防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概述
7.5.2 便攜式防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的組成
7.5.3 便攜式防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的使用
7.5.4 車載式超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
7.5.5 艦載超近程防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
7.6 彈炮一體防空武器系統(tǒng)
7.6.1 彈炮一體防空武器系統(tǒng)概述
7.6.2 彈炮一體防空武器系統(tǒng)組成
7.6.3 彈炮一體防空武器系統(tǒng)的防御空域
7.6.4 彈炮一體防空武器系統(tǒng)的結構布局
7.6.5 彈炮一體防空武器系統(tǒng)的武器選擇
7.6.6 彈炮一體防空武器系統(tǒng)戰(zhàn)術技術指標
第8章 反輻射導彈對抗的綜合措施
8.1 彈炮光電對抗結合武器系統(tǒng)
8.2 反輻射導彈對抗的綜合系統(tǒng)
第9章 攔截反輻射導彈的新概念武器
9.1 新概念武器
9.2 激光武器
9.3 高功率微波武器
9.4 電磁脈沖彈
9.5 粒子束武器
9.6 電磁炮
附錄 符號表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