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中國早期電影接受史里的哈羅德·勞埃德
第一節(jié) “滑稽大王”風靡滬港
第二節(jié) “羅克”征服中國
第三節(jié) 哈羅德·勞埃德電影的熱映狂潮
第四節(jié) “《不怕死》事件”與喜劇大師在中國的沒落
第二章 民族意識的延宕與缺席: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中國電影的傳播制度及其空間拓展
第一節(jié) 因陋就簡、無所作為的偶發(fā)傳播
第二節(jié) 混亂無序的官方介入與落后保守的價值導向
第三節(jié) 無法健全的組織條例與較難擴大的社會影響
第四節(jié) 民族國家意識的興起:走向南京國民政府的電影傳播
第三章 艱難的企業(yè)定位與被動的制度設計:新中國成立前后“東影”的國家經營與計劃生產
第一節(jié) “東影”之初:國家層面的電影運作
第二節(jié) 新中國成立之初: “東影”的職能轉換
第三節(jié) “東影”:新的制度設計與無法超越的體制弊端
第四章 空間的電影想象與想象的電影空間
第一節(jié) 戰(zhàn)地與工礦:兒童之于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
第二節(jié) 拓展電影場景:還原兒童心理
第三節(jié) 空間想象的突破與想象空間的躍動
第五章 類型的力量
第一節(jié) 作為類型的戲曲片和戰(zhàn)斗片
第二節(jié) 類型電影:觀念與票房的強烈反差
第三節(jié) 將類型的力量轉換成電影文化的力量
第六章 從政治的電影走向電影的政治: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電影工業(yè)及其文化政治學
第一節(jié) 電影工業(yè):政治學與文化研究的視角
第二節(jié) 一體化的國家統(tǒng)制:中國電影工業(yè)的自律性與自足1
第三節(jié) 國家電影的主體性與世界電影工業(yè)體系
第七章 國家電影網與中國電影的國家構建
第一節(jié) 國家統(tǒng)制與令人矚目的國家電影網
第二節(jié) 國家職能轉換與中國電影的市場化進程
第三節(jié) 中國制造電影與電影造就中國
第八章 網絡影評的話語暴力及其權力運作的生產機制
第一節(jié) 網絡影評與話語暴力
第二節(jié) 針對網絡影評話語暴力的分析和批評
第三節(jié) 網絡影評話語暴力的權力運作生產機制
第九章 主流大片的話語建構與中國電影的生態(tài)命題
第一節(jié) 文化生態(tài)學與中國電影的生態(tài)命題
第二節(jié) 主流與非主流的積極適應和相互轉換
第三節(jié) 大片與中小影片的協(xié)調互動和共存共榮
第四節(jié) 主流大片:生產與消費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追求
第十章 英雄的重塑與信仰的重建
第一節(jié) 國家意志與大眾想象的契合
第二節(jié) 令人震撼的人格魅力與獨辟蹊徑的英雄敘事
第三節(jié) 家國一體的宏大氣魄與歷史文化的穿透能力
第十一章 消解歷史與沮暖在地
第一節(jié) 《海角七號》后的臺灣電影生態(tài)
第二節(jié) 消解歷史的敘事策略
第三節(jié) 溫暖在地的情感動機
第十二章 香港電影:跨越邊界的新量觀
第一節(jié) “香港電影”的概念辨析
第二節(jié) 香港電影的離散經驗
第三節(jié) 國產化的香港電影:跨越邊界的新景觀
第十三章 文化多樣性與中國西部電影生態(tài)系統(tǒng)構建
第一節(jié) 文化生態(tài)學的理論視角
第二節(jié) “西部電影”的概念辨析
第三節(jié) 西部電影生態(tài)構建:方案與策略
第十四章 新民族電影:內向的族群記憶與開放的文化自覺
第一節(jié) 民族語文:靜默書寫與艱難發(fā)聲
第二節(jié) 向內視角:主動建構與主體生成
第三節(jié) 風情敘事:全球化時代的懷舊、鄉(xiāng)愁和離緒
第十五章 電影敘事的空間革命與中國電影的地域悖論
第一節(jié) 電影敘事的空間拓展與空間觀念的批判重構
第二節(jié) 空間觀念的革命與電影敘事的空間革命
第三節(jié) 好萊塢的空間主導與中國電影的地域悖論
第十六章 電影的華語規(guī)劃與母語電影的尷尬
第一節(jié) 從語言規(guī)劃到華語規(guī)劃
第二節(jié) 電影的華語規(guī)劃與華語電影的概念裂隙
第三節(jié) 華語電影的擴散與母語電影的尷尬
第十七章 構建兩岸電影共同體:基于產業(yè)集聚與文化認同的交互視野
第一節(jié) 兩岸電影的產業(yè)集聚
第二節(jié) 兩岸民眾的身份認同
第三節(jié) 基于產業(yè)集聚與文化認同的兩岸電影共同體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