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央樂團的成立、發(fā)展、變化直至結束歷史使命的時間為脈絡,記錄中央樂團四十年的風雨歷程。這部七十余萬字的巨作,讀后有震撼,也讓人思索。文中大量涉及到中央樂團乃至中國文藝界幾十年的風雨,特別是在思想觀念上的爭議。無論是最初建團時的“土洋之爭”,還是中央交響樂團與“國交”之爭,實際上都是對中國交響樂如何發(fā)展、如何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分歧,這種分歧不僅是對交響樂團,更貫穿中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之路。這是一部集體傳記,也是共和國歷史的一個側面。為了深入了解中央樂團這一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國家級交響樂團四十年的發(fā)展歷程、興衰變遷,作者在十年間走訪了二十位指揮、四十多位當年的老樂師、行政人員、作曲家以及與中央樂團有過合作的音樂家等一百多位見證歷史的相關人物,其中包括年逾耄耋的前文化部部長周巍峙。在大規(guī)模的采訪之外,他還遍閱有關圖書、報刊,常年在京港兩地圖書館搜集資料,在此過程中愈發(fā)感覺到為中央樂團寫史的意義所在,“這是個被遺忘的藝術寶庫,它記載著20世紀下半葉交響樂藝術在神州大地整整四十年不尋常的發(fā)展經歷。從廣義上來說,中央樂團的四十年記載了中國知識分子自晚清構建新文化的延伸”。作者十年著一書,可謂嘔心瀝血。本書被評為“亞洲周刊2009年十大好書”。附中央樂團經典錄音CD一張,銘刻了中央樂團的輝煌,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