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植物克生素的現(xiàn)狀和展望
導言
一、植物克生作用的范疇
二、植物克生素的釋放和轉移
三、植物克生作用所產生的克生素
四、植物克生素的聯(lián)合效應
五、植物克生素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
六、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
七、植物克生作用的應用
八、未來研究方向和戰(zhàn)略
第二章 植物克生作用和持續(xù)農業(yè)
導言
一、草原牧草可用于雜草的防治
二、植物克生作用對作物產量的影響
三、環(huán)境因子對水稻自體中毒的影響
四、植物克生作用降低了甘蔗的產量
五、植物克生作用在農作系統(tǒng)中的作用
六、結論和討論
第三章 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植物克生作用及其意義
導言
一、植物克生作用是生物多樣性的調節(jié)系統(tǒng)
二、持續(xù)農業(yè)中的植物克生作用
三、植物克生作用與環(huán)境變化的關系
四、植物克生作用和克生素研究展望
第四章 植物克生素及其在農業(yè)中的應用
導言
一、真實性
二、有限的資源與糧食生產
三、世界糧食消耗
四、展望
五、植物克生素的主要化合物
六、最終產品的類型
第五章 植物克生素的作用機制
導言
一、除草劑的作用
二、植物克生素和植物激素的相互關系
三、植物克生素對代謝物的影響
四、植物克生素對光合作用的干擾
五、植物克生素對呼吸作用的干擾
六、植物克生素對有關膜過程的作用
七、酚克生素的作用方式
八、高粱克生作用的機制
九、結論
第六章 禾谷類作物(大麥)的克生作用和自體防衛(wèi)功能
導言
一、植物克生素和禾谷類作物的關系
二、大麥的植物克生作用
三、大麥克生素的生物活性
第七章 植物克生素對昆蟲的防衛(wèi)作用
導言
一、植物克生效應
二、化學防衛(wèi)機制
三、環(huán)境對次生代謝物的影響
第八章 植物克生素對病原體的防衛(wèi)作用
導言
一、結構性抗菌防衛(wèi)化合物
二、植物對微生物感染的反應
三、生物之間的通訊
第九章 植物克生素對土壤硝化作用的抑制效應
導言
一、植物的克生作用
二、土壤中硝化作用的克生抑制效應(allelopathic inhibition)
三、酚化合物對硝化作用的影響
四、類萜對硝化作用的影響
五、一些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硝化作用減緩的其他解釋
六、結論
第十章 類萜植物克生素在農業(yè)中的戰(zhàn)略地位
導言
一、分類
二、化合物的發(fā)生
三、生物合成
四、生物活性
五、作用機制
六、分子生物學
七、展望
第十一章 土壤中酚類克生素的代謝途徑及其意義
導言
一、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估測
二、簡單游離酚酸的微生物轉化和利用——底物和產物
三、土壤和根際中利用酚酸的微生物群落
四、游離酚酸對土體和根際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五、土體和根際微生物對植物毒性的影響
六、研究酚環(huán)克生素作用和代謝途徑的有效方法
七、克生素對土壤中硝化作用的影響
八、類萜化合物對硝化作用的影響
九、結果和討論
第十二章 生物堿克生素及其功能
導言
一、生物堿的分類
二、生物堿的起源
三、生物堿的合成
四、生物活性
五、作用方式
六、分子生物學
七、展望
第十三章 土壤中的一種重要克生素——氧肟酸
導言
一、氧肟酸類的化學及其反應
二、有機體形成的氧肟酸
三、土壤中氧肟酸的可能作用
第十四章 植物克生素和基因工程
導言
一、植物的抗蟲特性
二、抗蟲作物品種的發(fā)展
三、基因工程
四、植物抗蟲的次生代謝物(植物克生素)
五、植物克生素對微生物病原體的作用
第十五章 研究植物克生作用的有效方法——生物檢測法
導言
一、生物檢測法在植物克生作用中的作用和實際意義
二、植物克生作用生物檢測法的通用標準
三、通用的植物生物試驗法
四、微生物的生物檢測法
五、水生植物的生物檢測法
六、植物克生素的刺激作用和相關生物檢測法
七、其他有關植物克生素的生物檢測法
八、免疫法是有潛力的生物檢測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