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作為人類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創(chuàng)造了人,也創(chuàng)造了整個人類社會。勞動作為創(chuàng)造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活動,作為創(chuàng)造財富的行為,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的前提,勞動和勞動分工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類在圍繞著各種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進行生產活動和提供非物質形態(tài)的服務活動中,由于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方式不同,勞動性質乃至于社會性質都會有相應的、根本上的不同。在原始社會,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在奴隸社會,勞動者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在封建社會,勞動者小農享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相同之處在于,在這些社會形態(tài)中,不存在失業(yè)。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一方面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勞動力成為商品;另一方面是生產資料成為資本,正如馬克思所說:資本關系的創(chuàng)造過程,不外乎就是勞動者與其勞動條件所有權分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把社會的生活資料及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則把直接勞動轉化為工資勞動者。而工資勞動者即勞工,是工資、勞動時間、勞動條件等問題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