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來者察往,欲知古者察今。”人類固無法精準設定和預測未來,但影響歷史走向的因素就在我們身邊。建設法治國家作為當下中國不可逆轉之歷史潮流,產生于歷史,亦受到歷史的影響。以審思當下和未來中國法治問題為志趣,反思現代法治在中國生成演變之歷史,為《法治的迷思:宋教仁案與中國法治困局的歷史詮釋》主旨。近代中國,革命發(fā)軔,法治濫觴。然中國卻一直徘徊于真正法治之外,不得其門而入。法治在中國的產生,屢屢建于革命之上,其發(fā)展歷程艱難而坎坷,其脆弱令人唏噓。民初之政治,就其與法律的關系而言,始終貌合神離。在外憂內患的復雜時代,政體雖已革命,價值取向依舊多元,政治精英們思想碰撞和行動沖突不斷。劉曉民專著的《法治的迷思:宋教仁案與中國法治困局的歷史詮釋》以影響中國法治進程的重要事件——“宋教仁案”為中心,剖析民初中國法政實踐之境遇,展示時代法治狀態(tài)和社會變革命運,揭示法與政治互動緊張之表征及深層緣由,探究于當下法治養(yǎng)成之有益思想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