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與閩南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弘揚的若干思考
閩南文化研究的語言危機
文化保存、傳承與創(chuàng)新:海外華人社團組織的跨國聯系研究
——以新加坡卓歧王氏同鄉(xiāng)會為例
淺議漳泉民風強悍
論道教倫理的基本特點
五代宋初泉、漳的整合與福佬民系的正式形成
以海為伴:唐宋以降九龍江下游兩岸區(qū)域海洋經濟
的初步發(fā)展
清嘉慶年間海盜投首的分析
神祗社群與文化
——記臺北市的晉德宮及其主神黃道周
拆遷與重組:都市化進程中的村廟生存現狀
——福州市區(qū)九案泰山十三堂調查
福建祠神信仰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錢塘江南岸潮神崇拜與低地開發(fā)
——以張夏神為中心
福建媽祖宮廟若干特征之探討
——以文物普查資料為中心
迎神賽會與臺北商業(yè)體系的形成
社會救濟與生命啟迪
——以臺灣九二一震災及八八水災之賑災為例
血緣性與非血緣性:人倫與教化
福建媽祖宮廟的創(chuàng)建與分布
道教思想與數學思想的互動
——以李淳風注釋《九章算術》為例
當代漳州民間信仰的發(fā)展概述
閩南民間信仰對促進漢畬民族關系和諧
的積極作用
娛樂與教化:從《夏午堂歌詞集》看民國時期的三一教
柯輅《漢壽亭侯畫像記》解讀
——兼考裝臟儀軌
閩臺兩地的丁府王爺
錢謙益《徐霞客傳》探微
——兼談徐霞客與黃道周的交游
抗倭勁旅:長泰高安軍
加強民間宗教信仰管理促進宗教文化生態(tài)平衡
——以福建為考察中心
閩南民間信仰對社會教化與婚姻家庭的影響
文化在民間:閩南民間信仰民俗節(jié)日的復興與公共生活
——以東山關帝文化旅游節(jié)為例
民間信仰地域分異的微觀分析
——泉州三個村莊神祗生態(tài)位寬度測量和比較
福建石竹山道教接春信俗考察
道教“靈簸”形成時代考略
略論明末清初的閩南佛教
臺灣鄭成功廟祠群集之地域特色與建立源起類型
王爺信仰研究的關鍵問題
女神研究中的另類視野
——從西王母的愛情故事說起
試述臺灣民間信仰的生死觀
社群邊界內的神明:移民時代的
新加坡媽祖信仰研究
老子的寵辱論探析
傳統(tǒng)中國“邊緣區(qū)域”中“邊緣群體”的“核心集團”與“核心區(qū)”
——以白蓮教“襄陽教團”的形成與擴散為中心
淺談金門北鎮(zhèn)廟的宗教文化
閩西客家的真仙信仰與祖先崇拜:清流大豐山的象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