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無量”的敦煌女兒(代序)
初識敦煌
樊家有女初長成
當樊錦詩再次風塵仆仆出現(xiàn)時,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同事們都被她的青春氣息和躊躇滿志所感染了。不久后,研究所以她為原型制作了一個雕像,取名《音春》。
“敦煌女兒”的精神偶像
在老“敦煌人”的帶領下,樊錦詩對敦煌近半個世紀的堅守也像鳴沙山上的飛沙一樣,苦也無言,樂也無聲,成為了一種日復一日的信仰。
情定敦煌
漫長的抉擇
彭金章的姐姐問她:“你沒見你兒?”樊錦詩這才把剛才在門前碰見的“小黑孩”跟自己的兒子聯(lián)系在一起。大姐笑著問:“你都不認識你兒了?”
金風玉露一相逢
似乎少有柔情的“鐵娘子”,說起孩子時,眼中瞬間就充滿了慈愛的光芒:“我至今對這個家懷有深深的歉疚,尤其是對孩子?!?br />大敦煌
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
“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這是20世紀中國學人堅守的信念。
敦煌遺書
馮驥才曾這樣形容敦煌遺書:每一份材料,都使我們在歷史的礦層上,找到一眼縱向的深井。
數(shù)字敦煌
印象莫高窟
“……唐之前的山水畫,能在哪里看?只有在敦煌?!?br />憂喜莫高窟
當看到洞窟內光線太暗,講解員手持的冷光源實在不足以保證參觀質量時,樊錦詩咬咬牙:“加一盞燈。”
……
無悔敦煌
“穿越”敦煌
后記敦煌情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