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龍文化,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淵源,在中國民間有著非常豐厚的文化積淀。據說早在一萬多年前就出現了“魚尾鹿龍巖魚”,八千多年前的興隆洼文化創(chuàng)造了舉世聞名的龍形堆塑,稍后七干多年前新石器時期又出現了陶器龍紋、彩陶細瓶頸龍紋和蚌塑龍紋以及紅山文化的“C”形玉龍、玉豬龍等等。這也是世界上最早呈現的龍的藝術形象。而有關中華龍的神話傳說,更是中華龍文化的一朵奇葩。差不多華夏人自有語言以來,就開始創(chuàng)造和口傳了龍的神話,將龍作為開天辟地的創(chuàng)生神。從產生漢文字以后,龍的神話傳說就被逐步記錄下來,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各式各樣的“龍”字。在黃帝、堯舜時代,龍神話就已經盛傳于世。秦漢以后,中國的古籍名著中,對龍傳說的記載數不勝數,從而進一步推動了民間對龍傳說的不斷創(chuàng)造和大量傳承,中華龍文化的繁盛隨之而來。盡管歷代帝王、貴族專斷稱龍,但數千年來民風民俗和節(jié)日慶典中,民間仍盛行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