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史研究
中國戲劇史上的幾個問題
明前期民間戲劇的戲曲史意義
古代戲曲
《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匯評述略
宗教禁欲主義的尷尬與齷齪——元代前期度脫雜劇對“色空”觀念的揶揄調侃
折子戲特點簡論
《清風亭》故事源流與焦循戲劇觀
湯顯祖研究
從敘事角度看《牡丹亭》的后半部——兼論全劇之總體思想內涵
從“敘事程式”的觀點談“臨川四夢”收場的辯證與創(chuàng)發(fā)
《牡丹亭》文本閱讀與接受的特點及意義
當代戲曲
形式的拓展與蘊含的收縮——從竇娥劇變遷看臺灣版《吶喊竇娥》的得與失
姜妙香革新小生唱腔的貢獻與其藝術特色
我不掛帥誰掛帥——談《穆桂英掛帥》的改編
地方戲研究
錢德蒼輯《綴白裘》所見之地方戲曲
強化與創(chuàng)新——從文學角度論傳統(tǒng)粵劇與現(xiàn)代社會的接軌
多義性的甄別:啟蒙視野與鄉(xiāng)土戲劇——以民眾教育戲劇運動中的定縣大秧歌為例
黃梅戲舞臺演出形式的發(fā)展與嬗變
淮河花鼓的戲曲性與文化布景
戲曲文化
論伶人家族的“能人經濟”現(xiàn)象
中國皮影戲的田野調查與傳承保護問題
戲曲傳播
新中國成立前福建戲曲海外傳播史考述
中國各類型傀儡戲之東傳
戲曲文獻
《王季思全集》佚文三篇
《西廂記》“方言俗語注釋本”異議
當代學人
論男兒壯懷須自吐——洪惟助教授20年戲曲之路及其親踐之“臺灣昆曲模式”
梨園史跡為君留——粵劇史家謝彬籌的治學之路
戲曲序跋
20世紀戲曲學術史與中國文學史
學術動態(tài)
土音傳樂諧燈弦生妙趣——嘉陵江燈戲藝術節(jié)暨南充燈戲論壇綜述
“中國戲曲研究的新方向”工作坊研討綜述
篳路藍縷之功高山仰止之情——紀念周貽白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懷繞千般憂患興作筆底春秋——鄭懷興劇作學術研討會綜述
2007年中國古代戲曲研究論文索引